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帮助幼儿在3-6岁的黄金阶段做好各方面能力的准备,顺利进入小学,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着手,为幼儿顺利开启小学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身心准备,体验中成长
为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大班下学期,教师会有意识地捕捉幼儿眼中、口中对小学感兴趣的事物,并开展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我心目中的小学”“小学里可以做些什么”等话题,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通过开展“下一站,小学”参观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不一样的小学课堂和校园文化,参观过后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征、分享交流来总结发现及思考,进一步增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及认知。
临近毕业季,幼儿园会定期举办一系列有仪式感的毕业活动,引导幼儿向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告别,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做有准备的小学生。
二、生活准备,生活中渗透
自2018年开展“一日常规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幼儿园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环境,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幼儿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如自主取餐、自我晨检、小小值日生等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同时,教师关注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价值,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生活自理、劳动意识的培养方面,幼儿逐渐学会按需饮水、如厕;午餐过后,孩子们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中来,自主收拾桌椅、碗筷,并归类放置,收获了分类整理的习惯与能力。
基于整理习惯的培养,幼儿园还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整理,感知和理解大小、形状、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晨间入园时,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接受晨检,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晨检卡。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化身“晨检值日生”,尝试为同伴晨检并记录体温,提升自我管理与服务他人的意识。
三、社会准备,交往中感受
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为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认识新伙伴,幼儿园户外活动打破了班级和区域之间的界线,扩展了幼儿的交往范围。
游戏中,教师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交往氛围,鼓励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当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学习协商解决问题。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积极遵守小学的班规、校规,赢得同伴、老师的接纳和认可,较快融入新集体,幼儿园通过“模拟课间十分钟”,引导幼儿了解小学课间的活动规则,并鼓励他们自主管理下课时间,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四、学习准备,游戏中生成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中的幼儿在一个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中,积累着保持平衡、减少摩擦等各种各样的科学经验以及通过数量来比较多少的数学经验。
游戏中的整合性学习不仅帮助幼儿获得大量感性经验,也帮助他们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专注、坚持、合作等优秀的品质也逐渐形成。
为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如:小班的三指捏、一刀剪、折线剪;中班的系扣子、自主取餐、沿轮廓剪、穿线游戏;大班的穿针引线、系鞋带、编织、翻花绳等有梯度的手工活动为前书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写和倾听表达能力培养方面,幼儿园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涂画,用符号、简单的文字记录和总结,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表征记录分享时,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注意表达四要素的完整性。
唯有真正倾听儿童,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今后,幼儿园将在深入总结幼小街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维衔接策略,进一步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