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
为大力推进幼儿科学入学准备工作,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等政策的引领下,我园积极联动创建涵盖各年龄班幼儿、教师、家长、小学师生等多主体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培养支持孩子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这一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共享、参与、反思等园本实践活动,以“激发”“联合”“引领”为关键词,联动多方资源,拓展幼儿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幼小衔接工作实效。
一、“激发”在前:激发衔接共同愿景
幼儿园把幼小衔接视为“资源”和“机会”,将唤起幼儿、教师、家长和小学主动衔接的愿望和自觉,视为实现幼小衔接有效性的前提。
把握共同体中的两个主体——“小学”和“家长”,一方面,不断完善园本幼小衔接“桥梁课程”,与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结成研究共同体,制定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行动实施方案,搭建幼小衔接协同平台,为幼儿园、学校、家庭沿着科学的路径共研共育助力;另一方面,锚定家长群体对幼小衔接的关注与家教指导需求,采用线上视听式家教指导的方式,向家长推荐亲子阅读、悦动体育、快乐游戏、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文字音像资料,定期聘请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的教师,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和家长沙龙,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
二、“联结”助力:联结多方合作文化
1.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结合作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与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同步推行“双向衔接调查”,向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及一年级新生家长分别开展调查问卷,分析并筛选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成立教研共同体,分析问卷结果,查找共性问题,锁定关键内容,研究应对策略,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包括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学习准备与适应4个单元在内的“桥梁课程”指导建议体系,形成了两个学段切实可行的指导要点和35条教育建议。具体可实施的建议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衔接的“脚手架”,为二者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了具体的方向指引,从而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结合作
为引导家长更深入的了解幼小衔接活动,除常规的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协同育人工作形式外,我园链接家长群体形成了幼小衔接园本实践“共研、共行、共审”的研究机制。
通过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讲述桥梁课程故事,从课程故事中彼此感受衔接课程中“细致全面的教育”“适宜有效的引导”“真诚和谐的互动”,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帮助,解决衔接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让家园校成为双向衔接的“实践者”,成为桥梁课程的“推进者”。
3.小学生与准小学生的联结合作
同伴群体是幼儿成长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年龄相近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彼此“自带光环”,有着十足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我园充分挖掘小学生群体的教育资源,让“未来的我”走进现实。开展如 “采访小学生”“课件十分钟”等活动。这种联结、合作的文化,打破各种群体的壁垒,让幼小衔接共同体不自觉地实现了同层级的横向互助,自主纳新、不断扩大,共同受益。
三、“引领”推动:引领共同体建设
在幼小衔接的学习共同体中,我园以教研活动、园本课程、游戏研究、生成活动等为抓手,让幼小衔接的政策引领、理论探索、课程构建、实践创新形成“道—法—术—器”的畅达应用闭环。
1.引领式教研活动:我园引导以问题引领幼小衔接工作,让课程研究与孩子成长得到长足的发展。开展《聚焦游戏观察,促进幼儿入学关键素质发展》等专题教研,通过游戏现场观摩、游戏案例解读、思维导图研讨、现场论坛等教研活动形式,观察、提炼幼儿入学准备关键素质,梳理、总结培养入学关键素质的锦囊妙计,为幼小衔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2.共赢式家园共育:打造“我为您支招”的家园共育品牌,通过共情、交流、共识的方式深化幼小衔接共同体建设。通过“沉浸式”家长开放季、“互动式”论坛讲堂、“融情式”家访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渠道发布“家长讲堂”微课视频、“我为您支招”系列家教视频等多形式的家教指导,让家长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目的、方法,让幼小衔接在家园共育中彰显温度。
3.创生式特色课程:在创造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幼儿园把握好课程实施中的每个教育契机,开展了“名字的故事”“搬家记”等创生活动,为幼小衔接助力。
4.自主式生活活动:我园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强调一日活动每个环节都有幼小衔接的关键素养目标指向。开展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整理达人成长季”等活动。以引导式的学习方法推动幼儿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整理方法,产生了像头绳口袋、发卡收纳桶、移动收纳车、纸杯小屋等小妙招。
“学习共同体”幼小衔接模式开创了幼儿、教师、家长、小学师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形势,基于“培养支持孩子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这一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共享、参与、反思等园本实践活动,最终实现自然、科学的幼小衔接。
在衔接共同体运行的过程中,幼儿园开创了大量的幼小衔接新形式,既满足了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需求,又使幼小衔接工作充满活力和生机,同时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也能真正服务于家长、幼儿和教师,为今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