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典型经验
幼小衔接 | 探索前书写的奥秘

  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以下为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幼儿园案例分享。

  一、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文件中都对幼儿前书写提出了要求,指出3—6岁幼儿应“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可见前书写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为引领,结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前书写”能力培养。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前书写”还存在着疑问:什么是“前书写”?“前书写”对孩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同时,在幼小多次联合教研中,一年级教师反馈一年级新生书写的突出问题,如书写速度慢、专注力不足、握笔姿势随意等。基于此,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家长正确掌握前书写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做好书面语言学习准备,使其顺利过渡到小学,我园围绕“前书写”,开展本次园本教研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理论依托,引发思考

  首先,教师们重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中关于前书写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明确前书写的内涵。

  教师针对各年龄段幼儿前书写能力培养的关键点,进行思考与交流。大家以理论为依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举例说明,纷纷提出对于前书写的想法与见解。

  褚老师:小班幼儿会通过一些线条或者涂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赵老师:前书写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大班孩子参观小学前,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关于小学的问题记录在采访单上,支持幼儿在采访单上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疑惑。孩子们兴趣浓厚, 这既能帮助幼儿记录、梳理自己的问题,又能让幼儿建立起图画、文字、符号间的联系。

  孙老师:中班幼儿的前书写建立在阅读图画书的基础之上,在阅读图画书后,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表演,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内容记录下来。

  教师思考:前书写可以理解为,幼儿用笔或者其他书写替代物,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用图形和文字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及构建前书写经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

  (二)聚焦问卷,厘清思路

  教研负责人组织教师们填写了一份关于幼儿“前书写”的调查问卷,了解大家对前书写的已有经验。

  问题1:您认为下列哪些活动能体现幼儿前书写?

  问题2:您认为前书写能培养幼儿的哪些能力?

  问题3:组织前书写活动,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教师思考:通过对问卷的解读与分析,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前书写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

  (三)经验分享,发现路径

  自主签到环节中的前书写实施策略:

  本次教研则将幼儿一日生活的第一个环节——自主签到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架构幼儿前书写实施路径。

  针对自主签到中的前书写,老师也进行了经验分享:

  孙老师:我们在中班上学期,签到都是以打勾的方式进行的。这学期孩子们有了画爱心、写数字等不一样的签到方式,后期还会渗入入园天数的统计活动,让孩子感知数概念。

  杨老师:大一班的签到调整了几次,从“签到本”变成了“签到墙”,不仅节省了孩子签到的时间,还能直观的知道当天有多少孩子迟到、未到。

  颜老师:在签到过程中我们会认真观察,提醒幼儿注意握笔姿势和记录方式。

  朱老师:在早晨入园签到环节,我们尝试设计了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签到表(由照片代替姓名的形式呈现),通过不同颜色签到、各种线条签到、点数对应签到等形式进行轮换,幼儿也表现出浓厚的签到兴趣。

  教师思考:自主签到是快乐而轻松的事情,每个幼儿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注重激发幼儿对文字和图画的兴趣,促进了幼儿前书写经验的形成。

  (四)分组研讨,提炼关键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支持幼儿的前书写?怎样趣味开展前书写?带着问题,教师们围绕“如何立足年龄班,组织实施前书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交流分享。

  问题1:一日生活中如何开展趣味前书写?

  问题2:小、中、大班分别如何开展趣味前书写?

  关于前书写的核心词:

  小班组

  早入园环节中,我们可以使用打勾、画圈、绘画、涂鸦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签到;在户外游戏中,进行扔沙包、夹娃娃、搭积木等活动,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用餐时,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勺子姿势等;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

  中班组

  早入园环节中,孩子可以在创意涂鸦墙上创作绘画;加餐结束后,可以在自己名字旁边打勾,教师根据记录去判断幼儿是否吃点心或水果;观察植物时,可以自主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喝水环节中,可以通过数字记录喝水次数。

  大班组

  户外游戏前的计划,游戏后的表征,给孩子充足的“握笔”时间;加餐环节中,幼儿自己用夹子夹点心,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午休睡前,尝试自主记录体温;运用乐高、沙盘等进行书写活动。

  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大家的共同研讨下,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前书写的路径逐渐明晰。教师们发现,趣味书写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

  入园环节:签到、统计活动。

  晨间谈话:记录日期、天气活动。

  集体活动:控笔、坐姿练习,科学小实验活动等。

  生活活动:喝水统计、植物角观察记录、心情日记、身高变化记录等活动。 

  区域活动:各种精细动作练习、控笔、故事创编仿编、图画书阅读、自制计划等活动。

  自主游戏:用图画、符号等形式进行游戏表征记录。

  教师思考:前书写是幼儿把通过感知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的直接经验,逐渐过渡到抽象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总结梳理,思行合一

  教研活动的最后,教师们对本次的研讨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

  1.营造前书写氛围,激发幼儿前书写兴趣。

  运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增加前书写的锻炼机会,培养幼儿养成书写习惯,如户外游戏时,孩子们用简单的符号、图示表征来制定游戏计划、回顾游戏活动,在记录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养成良好的前书写习惯;区域游戏时,幼儿通过编织、拼插、制作等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为“前书写”打下生理基础;在阅读区,通过故事回忆、“写”信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浸润式前书写氛围,激发幼儿的书写兴趣。

  2.建立“符号收集站”,培养幼儿喜欢使用书面记录的兴趣和习惯。

  一是鼓励幼儿创造记录符号。鼓励幼儿联想具体的物体,并创造表现该物体的符号,引导幼儿建立符号与实际物体的联系。二是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分类整理记录符号。教师应鼓励幼儿分享、展示自己记录的内容,以提升幼儿前书写的能力。

  三、活动反思

  活动特点及价值:

  1.“前书写”教研对儿童发展价值再认识。通过涂鸦、图画、符号等形式表达信息、传递信息,与同伴和成人交流分享想法、情感和经验,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前书写重在“前”,目的是激发、保护幼儿的书写意愿。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挖掘一日生活中的前书写教育契机,关注幼儿的记录,鼓励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多观察、多实践、多记录,多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他们的记录,在给幼儿心理满足的同时,强化幼儿科学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准备。

  3.注重挖掘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前书写教育价值。诚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挖掘一日生活中的前书写教育契机,让幼儿主动参与一日生活活动,让前书写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得以运用,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前书写”展开,通过厘清概念,明确实施路径,把握各年龄班教育内容,有效提升了教师对于幼儿前书写的支持引导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获得前书写的有益经验和积极情感体验,为其进入小学后,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改进策略:

  1.以园本教研深化“前书写”研究。

“前阅读”和“前书写”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接下来教师将把“前书写”和“前阅读”更好的融合,更好地支持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如的运用、表达。

  2.以幼小衔接扩宽“前书写”研究。

帮助幼儿积累前书写核心经验,积极与“文字”互动,感知文字组成的一些基本规律,提高幼儿早期书面语言的准备水平。

  3.以家园互动延伸“前书写”研究。

通过讲座、家访、家园联合教研等进行更多的家园互动,树立家长对“前书写”的正确认识。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