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专家观点 | 论学前教育对儿童先天学习品质的保护

在当前的教育中,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忽略了儿童本身具备一些天赋的学习品质,如热情、主动、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勇于探究、乐于创造等,进而没有注意到针对这些学习品质,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发展”,而在于“保护”,甚至因为不当的或错误的方法而致使这些品质被阻碍、被压制、被泯灭,给儿童的后续学习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这是学前教育中刻不容缓需要得到纠正的问题。

一、不当教育对学习品质的损害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部分教育者对儿童先天的学习品质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举“教育”之名,实则干着损伤儿童学习品质的事情。

其一是超前教育。超前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让儿童接受并不属于他年龄阶段的学习任务,其本质不在于儿童学会了什么,而在于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让儿童去学。超前教育严重违背了儿童的天性,既非出于儿童的需要,也非基于儿童的热情、兴趣或好奇心等,体现的仅仅是成人的非理性的愿望或想法。这种做法,在起点上没有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过程上带有鲜明的强制和灌输的性质,在结果上也就消减了儿童的热情和兴趣,剥夺了儿童通过游戏进行探究和创造的机会。

其二是把学习衍变为工具。有些教育者过于强调外在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语言、美术、舞蹈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育者把考级作为学习的目标,致使学习的性质恶化。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儿童的学习重在当下所从事的活动,重在收获经验中的成长。一旦把外在的等次、分数等作为学习的目标,学习本身便沦落为达成目标的工具,无论多么有趣的活动,都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机,甚至令人生厌,这极可能就扼杀了对学习的兴趣,令儿童丧失了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

其三是对儿童身体实施严格管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幼儿园担心儿童在园出现危险,凡是有危险源的地方或有风险的游戏,一般设置细致的规则,或巧妙的引导,或禁止相关活动,对儿童身体进行严格管理。屏蔽危险虽然能够在最大限度保证儿童的安全,但却背离了安全教育的初衷,让儿童学会的是如何挪开“绊脚石”,而不是怎么越过“绊脚石”。严格管理的结果,表现为儿童的活动自由被过分限制,进而使儿童趋向谨小慎微,不再有勇气去尝试探索,丢掉了成长的契机。

其四是错误的表扬和批评。有些教育者在表扬儿童时,倾向于表扬儿童这个人,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儿童对个人在群体中是否优秀发生兴趣,而不是对自己做事的方式发生兴趣,致使兴趣的对象悄然转移,兴趣也就被异化。就批评来说,有些教育者扩大了其适用范围,一些属于智力范畴的活动,如画画达不到教育者的要求,也进行批评,甚至是指责、挖苦,造成儿童对学习活动没有了信心,使得求知欲衰减,变得厌学,抑制了智力的发展。

二、保护是学习品质存续延展的必要手段

当前,“发展”是描述教育功能的一个关键词。发展意指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体现的是事物不断的向上、向前更新。这一内涵暗示了某事物原来不好,或不够好,需要继续提升到更高水平,因此,它是积极的,鼓励教育者主动干预。总体来说,对儿童的成长,这是个令人振奋的表达。但是,儿童先天的学习品质却不是这回事。

先天的学习品质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原始冲动,是有力的,对于儿童同外界的积极互动是重要的保障。也就是说,大自然其实给儿童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动力。一般而言,随着儿童的成长,它不是在加强,而是在衰减,因为成人以后从事活动的力量更多的来自主观努力、刻苦、勤奋与责任等。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婴幼儿出于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遇事总是问个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大学,能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提问题的意愿也越来越低。除了有成人对其学习品质不经意损害的成分,这也表明了先天学习品质的水平在不断衰减这个规律。

既然先天的学习品质的水平总体趋势是衰减,“发展”这个词就不适用于它。相反,对于先天的学习品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保障它不受损害。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卢梭的远见。在《爱弥儿》开篇,卢梭就谈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进而,他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提出“消极教育”,成人应该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而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几乎一脉相承,福禄贝尔也有类同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教学最初的标志必然是顺应的、容忍的、防御性的,“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卢梭和福禄贝尔都强调了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不干预原则,尽管这一原则不是绝对的,但足以提醒我们,对幼儿的教育,要慎重干预。这里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不专断,即是保护。

保护起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也是最为重要的,即不破坏。不破坏意味着不要无端干预,而是顺应其存在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其自然生长,就像花园里的草,只要没有人为的介入,草就会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儿童先天的学习品质亦是如此,只要没有人为的压制或不当干预,就具备了自然存续的基本条件。第二层为次要的意思,即创造环境。要想先天的学习品质能够较好的存续延展,除了教育者自己不去干预,还要尽量让教育以外的人不去干预,因此需要保障那些破坏学习品质的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抵制,进而在安全的领域内尽可能为其提供利于的环境和条件。

三、学习品质保护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摒弃超前教育方式。我们反对超前教育,主要是反对超前教育方式,反对教育者像小学教师那样教,以及反对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3-6岁儿童主要通过游戏和生活进行学习,所以一方面,教育活动的组织需要坚持游戏的方式。朱智贤教授认为,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这就意味着,从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学习品质的养育需要出发,游戏应该成为学前教育阶段主要的教育活动组织方式。另一方面,支持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其实是最深刻的教育。这是因为生活和儿童的日常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收获的经验更容易进入儿童的经验系统。反对超前教育,不是反对儿童学习汉字、拼音、算数等,如果儿童通过在商店购买商品,通过看广告,或观察道路指示牌,学会了什么字或者其他,反而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它顺应了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重视学习的内在价值。那种把儿童的学习沦落为工具的做法,其实强调的学习的外在价值,即通过学习能够实现什么实用的目标。凡是着这样做的人,大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习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比如学习弹钢琴,它能够给人以美感和欢乐,还有提升认知、减低焦虑、稳定情绪的作用等,这是多么优雅和充满享受的事情。这就是学习的内在价值。儿童最初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即来自事物的内在价值,所以,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中,尽可能以事物的内在价值来引发儿童的学习活动,并把内在价值作为维系学习品质的准则。

第三,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自由是儿童身心自然成长的必要条件,前述不干预原则意味着成人不能成为先天学习品质发挥作用和存续延展的阻碍。依照“最近发展区”学说,为儿童提供的部分游戏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这些游戏可能存在对儿童造成危害的风险,比如从攀爬架上掉落,但这种风险只要儿童足够谨慎,教育者保护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安全不能够成为对儿童身体实施严格管理的充分理由,换句话说,教育者不能因噎废食。好奇、探究是幼儿的天性,教育者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这些天性,而又不让儿童受到伤害。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他们才有机会去观察、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才有利于保存他们的主动性。

第四,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表扬是激励儿童的一种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努力可能是因为期待外在的诱因,也可能是出于内发的兴趣。只有表扬指向儿童做事的方式,即指向他适宜的方法或个人的努力时,对所做的事情的兴趣才会增强。比如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教育者最好是表现出对儿童的作品感兴趣并给予鼓励,而不是一味地称赞儿童,避免他们陷入竞争的焦虑而不敢大胆尝试,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把儿童做事的动因引向他的热情和兴趣。就批评而言,如果指向儿童本人,如说一个做了错事的儿童是“大笨蛋”“愚蠢”,也不是好的方式,因为它直接压制了儿童,可能让儿童变得胆小慎微、缩手缩脚。好的批评应该指向儿童做事的方式或方法,比如:“你不应该这样做,如果换个方式,是不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压制儿童做事的主动性,还会让儿童学会如何能够做好。此外,前面已经提到,凡是智力范围内的事情,即使儿童做的不好或做错了,也要慎用批评甚至惩罚,因为智力的发展是需要激发和鼓励的。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CJYJ27)阶段性成果。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