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品味优质 共研共学 | 山东省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展播——好玩的滚球入洞

一、活动背景

滚球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近期,班级幼儿对几颗彩色小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发现和创意。从地面滚球、桌面滚球,再到操场大比拼,幼儿进行了一场关于“力”的探究活动。同时,教师持续观察幼儿游戏,倾听幼儿想法,及时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推进幼儿游戏往更深层次发展。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阶段一 滚球进洞初体验——规则意识初现

(一)迁移运用已有经验,控制小球直线运动。

建构区里,航航尝试用长木棍把小球推动发射到地台下面筐子里,航航称它为“地洞”。但是尝试了很多次,小球总是滚到其它地方。一旁的尚宇、宗阳看到后说:“让我来试试!”尚宇用木棍轻轻一推,小球往前滚动了一小段距离。

宗阳说:“你用的力气太小啦,得使劲。”

于是,尚宇又使劲一推,小球飞了出去。

宗阳说:“这样也不行,用力太大了,小球都飞出去了,让我来试试!”

宗阳趴在地上,伸长手臂通过木棍瞄准“地洞”的位置并发射,小球直直地滚进了地洞里。

宗阳高兴地跳了起来:“成功啦!”

航航不服气地说:“你这样不公平,我们都是蹲着,你是趴在地上的,你离‘地洞’太近了。”

宗阳不慌不忙地说:“那好吧,我们把小球都放在起跑线上,这样就公平了吧。”他走到美工区,拿来一个小贴纸贴在地上并示意大家这是“起跑线”。

游戏再次开始,但是除了宗阳,其他幼儿还是不能成功将小球发射进“地洞”里。

支持与回应 :

游戏回顾环节,老师请参与游戏的幼儿介绍了他们的新游戏,顺势抛出问题:“游戏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航航第一个说道:“一开始宗阳犯规,他是趴在前面推球的。”

宗阳马上反驳:“不是犯规,那时候没有起跑线,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教师追问:“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宗阳说:“贴上贴纸,当做小球的起跑线。”

教师鼓励道:“你们的这个办法很好,小球放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你们滚球的游戏规则,而且大家都能遵守规则,真了不起。”

尚宇说:“但是我们的小球总是进不了‘地洞’,只有宗阳可以。”

教师紧接着播放了一段他们的游戏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宗阳推球的姿势,以及手和木棍的位置与其他幼儿有什么不同。

尚宇说:“宗阳拿木棍的姿势和我们不同,我们用木棍竖着发球,他的木棍是横着推球。”

航航说:“他的手和起跑线是对齐的。”

宗阳补充道:“我推球的方法和踢足球一样,要用木棍推球的正后方,眼睛瞄准球门,球才能跑直线!”

尚宇又说:“用力太大,小球就跑飞过去了。用力太小,小球就在中间停下来了,得多试几次。”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大家发现了横推杆、竖推杆的不同。幼儿继续尝试,发射成功的小球也越来越多。

(二)难度升级,小球通过“山洞”进入“地洞”。

1.根据“山洞”直径调整轨道宽度,垫高路面过山洞。

第二天游戏时,幼儿不满足于发射小球进“地洞”的游戏了。果果用搭建区里的长板积木围合成一条轨道,并在轨道一头连接了一个长纸筒,大声说道:“小球要钻山洞了,谁能让小球钻过山洞?”

航航第一个接受挑战:“让我试试。”

轨道比较宽,纸筒直径较窄,小球很难通过山洞,经过几次失败后,大家发现了问题。他们再次调整轨道的宽度,直到和终点的纸筒正好连接在一起。

航航开始发球,随着轨道变窄,航航的推球方式由横推发射变成了竖推发射,这一次,小球卡在了“山洞”入口。

“‘山洞’比地面高,球过不去。”宗阳说。

于是航航、亦可再次找来了长方形积木,在轨道中间又铺了一层路。解决了高低问题后,游戏再次开始,这一次小球顺利通过“山洞”,滚进了终点“地洞”里。


2.平面轨道变斜坡轨道,感受斜坡与小球运动速度的关系。

上一阶段游戏成功后,宗阳、尚宇用积木把轨道铺得更长。

航航说:“轨道越长越好玩。”

他们再次调整了起点位置,小球离“山洞”的距离远了1倍多,大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更远的距离,让孩子们再次遇到了困难。竖推发球后,由于轨道过长,球的惯性越来越小,小球有时会滚到洞里,有时会中途停住。

尚宇说:“怎样才能让小球滚得远一点呢?”

宗阳兴奋地喊道:“我知道了,斜坡!我在家里玩滑道积木的时候,小球就是通过斜坡一直滚下来的。”

航航很赞同宗阳的想法:“对,就像我跟爸爸玩滑草一样,从山坡上一下就滑下来了。我们可以在轨道中加一个斜坡,当小球没有力气的时候,正好通过斜坡滚下来。”

果果取来了奶粉桶、易拉罐等材料,又找来了一个长条积木。经过几次调试,幼儿用易拉罐和长条积木结合在一起搭成了一个斜坡。

游戏再次开始,小球通过斜坡速度变得更快了,最后顺利滚进山洞,孩子们相互击掌庆祝。

支持与回应 :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进行了表征,并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同伴分享。

果果说:“铺轨道控制球,小球就不乱跑了。”

航航说:“铺轨道的时候,连接处一定要对准,不然小球就会卡住。”

宗阳说:“我们推小球只能滚一段距离就会停下来,有了斜坡可以让球滚得更远。”

滚球游戏是在搭建区偶然发生的游戏,作为教师,有发现幼儿游戏契机的敏觉性,并通过游戏分享时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梳理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丰富幼儿的经验。

阶段二 滚球入洞再升级——规则制定新体验

(一)“地面→桌面”场地更换,引发新规则的制定。

这一天,滚球入洞小组再次遇到困难——游戏场地被其他小朋友占用。

亦可说:“我记得我哥哥打乒乓球,都是在桌子上打的,不过他们用乒乓球拍。”

宗阳说:“我爸爸打台球也是在桌子上打的,他们也是用球杆。”

果果说:“我们可不可以在桌子上玩?”

经过观察和小组协商,他们决定使用桌子继续玩滚球入洞的游戏。有了前期经验,幼儿将桌面四周用积木围了起来。新的场地设计好了,几名幼儿为谁先玩争执起来。

“刚才材料是我摆的,我先玩。”航航说。

“纸筒是我找到的,应该我先玩。”果果说。

“我们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先玩吧。”一诺说。

航航说:“我们这么多人怎么玩剪刀石头布啊,剪刀石头布两个人玩才能比出谁赢谁输。”

一诺说:“我们找老师帮忙。”

教师帮孩子们回忆上周的勇敢者挑战赛,小朋友是按照什么规则玩的。

一诺说:“先分组,小朋友排好队。”

航航说:“两个小朋友出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的那队就先玩。”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法,游戏继续进行。

过了一会,航航说:“我们队6分了,你们队4分。”

一诺说:“不对,不对,我们队5分,你们队也5分。”两队开始争吵起来。

这时,宗阳说:“看来我们需要记分牌。”

(二)制作红蓝计分牌。

尚宇说:“我们是红队和蓝队,计分牌就做红色和蓝色的吧。“说干就干,果果、一诺开始制作记分牌。有了计分牌,每次比赛时孩子们会推选一名计分员,公平的游戏规则得到大家的支持。

支持与回应

在游戏遇到困难时,幼儿能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通过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回顾原有的游戏经验,梳理有关游戏规则的经验,从而引发幼儿在新的游戏中制定合适的规则,推动游戏进行。

阶段三 滚球入洞大PK——梳理开展新游戏需准备“用具和规则”的游戏经验

一周后户外活动时,宗阳找到一个皮球,在院子里也玩起了推小球的游戏。果果、尚宇也加入进来,但他们为小球推进哪里算赢有了争执。

尚宇说:“如果我们可以到小区的门球场玩就好了,我看到很多爷爷奶奶都在那里打球。”

教师立马回应道:“小区是有一个门球场,很适合比赛呢。”听到老师这么说,大家变得兴奋起来。

什么是门球?门球游戏有什么规则呢?带着这个疑问,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搜集门球的用具、玩法及规则。

第二天有幼儿带来了竹竿和一摞报纸,尚宇在搭建区找到 4 根一样长的木棍。

尚宇问:“航航,你带报纸干什么?”

航航回答:“篮球和足球太大,我们可以做纸球。”

很快,大家合作做好了纸球,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教师问:“工具准备好了,那游戏规则是什么呢?”

尚宇说:“不能用手和脚碰球。”

亦可说:“不能推小朋友,也不能用球杆碰到小朋友。”

果果说:“如果有人犯规怎么办?”

宗阳说:“给他黄牌,犯规两次就要给他红牌就不能玩了。”

尚宇说:“哪一队进球就可以获得一张复活牌。”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来到了门球场。

尚宇说:“我们分成两队,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先发球。”

宗阳说:“我当裁判!”

就这样,在幼儿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中,第一场户外滚球入洞大PK顺利结束。大家一起回顾了门球游戏过程。

教师抛出问题:“新的游戏开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果果说:“需要准备玩的材料。”

宗阳说:“需要规则,还需要裁判。”

通过滚球入洞大PK,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规则意识有了明显进步。更欣喜的是,在游戏中幼儿持续探究的学习品质逐渐显现。

支持与回应 :

经过前面几次滚球游戏的经验,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规则意识,并且能够迁移运用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教师及时和幼儿梳理经验,引导幼儿思考新游戏开始前需要做的准备。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