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学习准备方面指出:“应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有意识的运用文字和符号辅助幼儿记录和总结游戏过程、想法,让幼儿感受文字和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我们都有独一无二的名字,当孩子们开始捕捉到姓名的特别并对它充满探索兴趣,一场姓名旅程就开始了。
我们班转来了两位“新朋友”,点完名我让他们做自我介绍时,好多小朋友发现,王梦杰和刁梦洁的名字读音是一样的,只是姓氏不同。于是生发出疑问:“两位小朋友的名字写法一样吗?”“为什么她们的姓氏不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讲述着自己对于名字的了解和发现。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从熟悉的名字入手,开启了名字的探索旅程。
二活动价值
名字是每个人出生时,家人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蕴藏着父母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和美好祝愿,也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认可并欣赏自己的名字是幼儿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在“我的姓名之旅”活动中,幼儿对文字符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了解到名字背后的内涵故事,知道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切实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幼儿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正是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良好学习品质。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探秘姓名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三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认识汉字的乐趣,了解百家姓,对中国姓氏感兴趣;体会每个人的名字中蕴含的意义,明白自己的姓名包含着父母美好的期盼,增强自豪感;能够大胆交流名字的由来,了解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萌发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调查、统计与前书写能力;树立我能干、我能行的精神,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四活动过程
“谈名”之旅——名字知多少
孩子们对名字了解多少呢?我们为什么要有名字?为什么我们的姓氏不一样呢?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为此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挖呀挖呀挖”游戏。音乐是“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音乐一停“小铲子”在谁手里,就“挖”出自己对姓名的理解。通过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专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知所解。
教师支持与反思: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姓名兴趣浓厚,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与积极的思考。交流聆听中,我尊重孩子意愿,营造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想法,这对以后升入小学至关重要。
“知名”之旅——问题再推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名字有什么意义呢?幼儿通过调查了解到自己名字的由来和意义,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01名字的秘密
老师请幼儿回家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及寓意。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本次调查,并继续在幼儿园里分享着他们的故事:
02小名字 大作用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在整理衣服,李明轩发现一件没写名字的外套,便大声问道:“这是谁的衣服?”由于没有标注名字,大家都找不到衣服的主人,可见名字多么重要。那名字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发现名字可以让我们又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物品,还能用来证明我们取得的进步,名字的作用真大。
03姓氏奥秘
一天我们刚点完名,几个小朋友在座位上窃窃私语:
“我和李天翼的名字靠在一起,我们都姓李。”
“我和王老师一个姓,我们都姓王。”
“只有我自己姓牛,是小牛的牛。”
孩子们对姓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统计班级里有多少人跟自己同姓,班里有多少个不一样的姓。
随着游戏的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加入了角色扮演,并通过角色分配去开展游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我及时投放了图画书《我们的姓氏》,通过阅读图画书,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姓氏,但是对姓氏的由来还是存在好奇。
教师支持与反思:
“名字”作为活动的焦点出现,传递给孩子的不单纯是名字的由来和字面的意义,而是帮助孩子通过了解姓名,进一步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家庭联结。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究与分析,本次调查统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对探索事物的坚持与判断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名之旅——姓氏传承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对姓氏的好奇心已经被唤起。
01姓氏大调查
“我们为什么会有姓和名呢?”
“我跟爸爸和爷爷姓,妈妈和奶奶的姓跟我们不一样。”
“我的名字是四个字,有妈妈的姓也有爸爸的姓。”
“我想换一个姓,妈妈说不行。”
基于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始调查家人的姓氏,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
在统计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我们基本都是跟着爸爸的姓,为什么不能跟着妈妈姓呢?能不能改一个自己喜欢的姓呢?我组织了讨论分享会,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查阅资料,或通过询问家中长辈获取经验。周一再来幼儿园时,他们已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调查分析,孩子们总结出:姓氏由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孩子,所以姓氏是具有传承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小朋友跟着妈妈姓。
02再探姓氏
你姓王、我姓李、他姓周,我们班到底有多少种姓氏呢?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种姓氏呢?
宁:“老师,到底有多少姓氏啊?”
桐:“我猜有100个。”
天:“我猜有1000个。”
老师:“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国姓氏从古代流传至今一共有568个,单姓有444个。”
赵宇桐:“老师,我的姓在《百家姓》排第一呢!”
骐:“为什么《百家姓》里的第一个姓是赵呢?”
通过查阅资料,最终我们知道:原来《百家姓》是宋朝编订的,宋朝的国姓是赵姓,所以《百家姓》中赵姓放在首位。而且内容中的姓氏都是特意编排的,四个字为一组,所以念起来朗朗上口,字尾押韵也好听。
教师支持与反思: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和他们一起对姓氏进行探索,让幼儿获得了认知上的提升,在原有经验中不断建构了新经验。同时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和自豪等重要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即将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非常重要。
“探名”之旅——生成新学习兴趣
随着姓名探索旅程的进行,衍生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孩子们的争论声越来越激烈。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存在争议最大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我的名字太难写了——感知名字中的部分与整体。
01拆一拆
在统计名字的过程中,王仲灏说:“我的名字太难写了。” “你可以把难写的字拆开,再合起来就简单了。” “不错的主意,遇到比较难写的名字我们可以这样做。”有的说:“可以拆开来写,先写一部分再写一部分。”“我们的名字是由很多小零件组成的,就像我们的玩具汽车包括很多的小零件有车门、遥控、车灯等。”那你能说一说你的名字是由哪些小零件组成的吗?我先做了一个示范,将王仲灏的“灏”字拿了出来,说:“你看这个灏是由左面的水、中间的景和右面的页三个小零件组成的。那你会不会像我这样说说你的名字里的小零件呢?”
02找一找
孩子们在拆字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字的结构组成。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在沙水区、区域中我投放了棉签、小木棒、豆子、树枝等,让他们进行拆字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感知到了字的结构不同,而且在写画名字时更加熟练。
教师支持与反思:
活动中,我投放了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同时把握时机,利用沙地、树枝、豆子等自然材料,来支持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满足幼儿自由“书写”名字的需要。同时用游戏化的语言让孩子懂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说拆零件、组合零件等游戏中,孩子们了解到汉字的组成,在玩拼名字的游戏中,也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字的结构特征,这都在无形中为升入小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玩名”之旅——游戏乐翻天
姓名的探索之旅还在继续,孩子们探索了好玩的名字游戏:名字创意画、名片设计师、撕名牌、我点名你答到、拼摆我的名字等。再次感受名字的寓意和独特魅力,提高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名字创意画
幼儿设计的个人名片
拼摆名字 签名
教师支持与反思:
教师鼓励幼儿在“前书写”阶段运用创意书画进行表达,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点,并让这一兴趣点成为孩子自主、自发游戏的契机,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活动反思
教师层面:科学衔接,尊重幼儿的兴趣,提供适时支持。
幼小衔接从孩子们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是一日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一种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中。本案例从游戏着手,萌发于幼儿的兴趣点,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活动中着眼于家、园、校三方衔接,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又用创意书写练习了“前书写”技能。同时我们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找到可操作、能拓展的支点,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分享,让孩子们在自主、自发游戏基础上获得更多经验。
幼儿层面:提升多领域经验,引发深度学习,推进幼小衔接。
在探究“姓名”之旅中,孩子们通过调查分享、统计交流、书写表征、拼摆设计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了解了中华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展了多领域的核心经验。同时,提升了探究、交往、表达、艺术表现与前书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深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孩子都能迈着自信的步伐,开启小学新生活。
本文内容来自: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