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游戏案例 | 来,荡秋千喽

一、活动背景

积木区里有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螺母和螺丝积木。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借助螺母、螺丝,将不同形状的木板进行自由组合。今天,阳阳和妙可拿来很多螺母和螺丝积木,阳阳说:“我们搭一个能坐人的玩具吧!”于是,搭建秋千的游戏便开始了。我对阳阳、妙可、含含、雅希四位大班女孩儿游戏进行了观察。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实录一 秋千长什么样

第一天游戏,阳阳和妙可只有搭建秋千的想法,但并没有想好积木怎样组合才能搭建出秋千。两个小伙伴看着地上的积木想了很久。游戏结束,回到班级。师幼倾听分享时,阳阳对我说:“老师,我有点儿想不起来秋千长什么样子了。”我问阳阳:“你坐过秋千吗?它长什么样子呢?”阳阳说:“得有个横杆,才能挂上绳子。”我点点头,对阳阳的话表示赞同,然后说:“明天,你可以试试。”

第二天,阳阳先拿来L形积木,又搬来两块五孔板,用螺丝连接固定好。板子立了起来。这时,一阵风吹过,咣当一声,板子倒了。阳阳和妙可仔细检查,然后将每个螺母又拧紧了一遍。搭完以后,她们注意到积木区对面有个滑索,便跑到滑索旁边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妙可提议:“咱们也搭个这样的吧!” 于是,她们又开始了搭建。

实录二 装不上的板子

阳阳拿来最长的板子,尝试将支柱顶端的螺丝插入板子的洞里,但发现板子的方向不对,无法将两个支柱相连。于是,妙可从材料箱里取来L形积木,连接在三角支柱顶端。L形积木安装好后,阳阳把两个孔洞重叠,再用螺丝固定。这样,秋千的支架就搭建好了,孩子们围着支架又蹦又跳。

实录三 秋千太矮了

妙可拿来一条很长的绳子,可绳子太长,垂到了地面。“这条绳子太长了。”阳阳说。她又拿来一条短一些的绳子,进行固定。完成后,妙可想坐上去试一下,阳阳却说:“这个秋千太矮了,还不能坐人。”雅希说:“那我们把它调高吧!”

实录四 拆除重装,改进秋千

孩子们开始动手拆除支架,对底座进行升级,调整为左右两侧支撑。改造完底座,雅希又拿来两块新板子,和拆下的板子进行对比,并选择最长的板子当作秋千的支柱。这次,两边同时进行,雅希安装右边,阳阳和妙可一起安装左边,支架快速搭建完成了。

实录五 谁会系绳子

将板子与下方支架连接时,雅希发现,将L形积木翻转向上,支架会更高。于是,她们在支架下方又搭建出一个小平台,站在平台上就可以轻松地够到支架。这时,大家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妙可、阳阳、雅希都不会系绳子。妙可想想说:“小鱼儿会!”说完,她就去寻求小鱼儿的帮助。可小鱼儿正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并没有理会妙可的求助。含含说:“我可以试试。”但含含试了几次,还是系不住绳子。于是,雅希向我寻求帮助:“老师,你能帮我打个结吗?”我点点头,蹲下来帮忙把绳子系上了结。

实录六 荡秋千喽

秋千终于搭好了,妙可和阳阳迫不及待地一起坐了上去。但是,她们刚坐下,秋千顶上的L形积木就咣当一声转下来,阳阳和妙可摔在了地上。于是,她们把L形积木转回去,又紧了紧螺丝。完成后,妙可准备再尝试一次。淳淳也被吸引了过来,说:“我也来试试。”试验了几次后,L形积木都没有再转下来。阳阳坐在秋千上,把脚抬起来晃来晃去,开心极了。不一会儿,秋千就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

师幼倾听分享

教师:第一次搭建和第二次重建,两次搭建秋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含含:第一次搭建时,底座上只有一个L形积木,重新搭建的时候变成左边、右边都有。

雅希:对,这样两边都有了,比只有一边更稳固了。而且,第二次搭建得更快了。

教师:为什么变快了呢?

阳阳:因为搭建的人变多了,雅希、含含,还有其他小朋友来帮我们了。

妙可:第一次,我们是把两块板子的洞洞对齐,再拧的螺丝。第二次,我们是把螺丝直接插到洞洞里,又拧的。

含含:先把板子的洞洞对齐了再放螺丝,这样很慢,对洞洞就用了很长时间。后来改变了方法,速度就快了。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

(一)兴趣是幼儿建构认知与想象世界的源泉。

幼儿的行动源自内心深处的兴趣,兴趣不断地激发着他们自主探索未知、积极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驱动着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和好奇心,去发掘周围世界的奥秘,从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搭建秋千的活动由幼儿自己提出,她们受螺母螺丝材料启发,深入探究各种材料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游戏中不断挖掘新的可能。

(二)反复试误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过程。

在游戏中,幼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还能预估自己的能力,新行为所体现的水平也高于原有水平。“发现问题—选择适宜的方法—推理与假设—实证研究”的过程,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体现。是否能搭建出秋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思考、探究、发现、解决。

(三)倾听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有效路径依赖。

在游戏中,教师及时与幼儿进行对话,倾听幼儿的观点。

阳阳:必须先稳定好秋千的支架,否则无法增加横杆和绳子。重量、螺丝的松紧、底座L形积木的支撑方式都会影响秋千支架的稳定性。绳子的长短和支架的高度都会决定秋千是否能荡起来。

妙可:一开始荡秋千,我和阳阳摔了个屁股蹲,但是我们都很高兴。好多小朋友都来玩我们的秋千,排了很长的队。我们荡得可高了,就像飞起来了。

雅希:阳阳她们搭的秋千真好玩儿,我也跟她们一起搭了。底部安装L形的积木可以让支架变高。

在教师与幼儿进行对话时,阳阳每次都会侃侃而谈,能够清楚地描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注意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问题,足以看出她是一个善于思考、观察细腻的孩子。妙可和雅希同时说到了参与游戏时的心情,而这些是仅仅通过观察所不能感受的。通过倾听,教师了解到幼儿对游戏不同的表达,从而能更好地走进幼儿的游戏,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

(四)连续观察是教师走进幼儿游戏的关键。

在游戏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从不放弃,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在发现支架有些矮时,她们立刻拆除已经搭建好的支架,尽管这是她们两天的游戏成果。在第二次组装过程中,看似游戏回到了“原点”,但游戏人数增多、速度更快,表明她们的游戏经验得到了螺旋式发展。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逐渐从关注游戏“结果”,转移到关注“孩子们在玩什么”,当抛弃固有思维,教师反而能更好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

本文内容来自: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儿园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