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市县动态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研究
湖南路幼儿园

  【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地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成果宣传推广。  

  为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引领价值与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加速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青岛市教科院组织了青岛市教学成果奖幼儿园推广交流活动。会上,五所幼儿园的教学成果经验给与会者带来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upfile

  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始建于1952年,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壮大。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幼儿园已跻身省级十佳幼儿园之列。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托总园的管理和教学力量,每个园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2007年以来,管理团队就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围绕“如何在课程和游戏中提升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效?如何携手家长共促幼儿社会品质的发展?怎样提升教师开展社会领域教育的能力,提升家长社会教育指导水平?怎样建立一整套具体可行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指导范式?”等问题进行了15年的多阶段研究,梳理出立足于幼儿、教师、家长的社会领域教育“五级同心圆”教学模式,即:一理念、一目标、一课程、一游戏、一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重视度不够

社会领域教育具有综合性、生活化、多变性和终身性的特点,但幼儿园对幼儿成长为“社会人”的关注与培养不够。     

2.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具有领域分离的现象 

当下社会教育往往拘泥于领域学习,缺乏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整体性思考,难以使幼儿获得整体的、连续的体验。     

3.对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缺乏研究 

幼儿的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容易忽略了幼儿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学习特点。     

4.对家园携手共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不够幼儿园很少将社会领域教育与家长工作结合起来,并没有形成社会领域教育的家园合作共同体。

(二)研究目的   

1.形成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模式,进一步丰富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提供具体可行的成果范式。   

2.通过社会领域教育,提升幼儿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的发展。   

3.推进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教师实施社会领域教育的能力。   

4.拓宽家长参与社会领域教育的路径,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形成共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共同体。

upfile

(三)研究内容   

立足于幼儿、教师、家长,深入“课程体系、游戏模式、合作路径”的研究视角,探究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路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梳理社会领域教育的上位理念。   

2.确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指导目标。   

3.建构共同成长的社会领域教育课程体系。   

4.研发共同发展的幼儿社会领域游戏模式。   

5.打造共同育儿的社会领域教育合作路径。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回顾研究历程,自九五开始,我们一直进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确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1996—2007年)     

作为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幼儿园,我们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我们便开始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伴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聚焦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等进行社会领域教育研究。 

(二)调整规范阶段——初步形成社会领域教育课程体系(2008—2010年)     

围绕社会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建构起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课程,形成了主题活动之下实施内容,构建了课程理念、总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案等基本框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丰富完善阶段——建立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发展的教学共同体(2011-2015年)     

经历了由区域游戏、户外游戏、室内外搭建游戏、混龄游戏到社会性游戏的融合与转型;探索与家长共同研究活动目标、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共同参与活动过程及评价的社会领域研究合作路径,开创“四会一校”,形成研究共同体,让社会领域课程走向深入。

(四)提升融合阶段——形成“五级同心圆”社会领域教育模式,在实践检验和交流融合中不断进行园本优化(2016-2020年)     

总结提炼了行之有效的社会领域教育课程体系、游戏模式,开辟了家园参与社会领域教育的合作路径等,创设了一套丰富的、可推广的经验范式。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成果立足于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了社会领域教育“五级同心圆”教学模式,涵盖社会领域教育“五个一”,细化研究模式,形成具体可行的指导范式。 

(一)“一理念”:梳理社会领域教育指导理念     

基于习主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基本问题的反思,我园的社会领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良好社会品质为中心,重视幼儿自主、平等、关爱、诚信、友善、合作的素养培养。

(二)“一目标”:提炼社会领域教育指导目标     

提出“培养健康的、智慧的、尚美的时代小公民”总目标和“为幼儿终身幸福做准备,为教师事业拓展做准备,为家长科学育儿做准备”三位一体指导目标,建立幼儿、教师、家长三支社会领域教育共成长的队伍,并通过课程、游戏、家园共育三个途径进行实施,这三个途径也是成果的创新点。

(三)“一课程”:建构共同成长的社会领域教育课程体系     

幼儿园构建社会领域课程,理清课程的“五大意识”,创立课程的“五小内容”,建立课程的“五项机制”,形成动态的课程研究模式,在课程实施中,确立了以主题活动之下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的社会领域课程体系。   

1.理清“五大意识”课程理念:     

从价值理念角度分析,社会领域教育课程包含以下五大意识:树立生命意识、产生主体意识、萌生责任意识、拥有平等意识、养成公德意识。   

2.创建“五小活动”课程内容:     

从具体实践角度分析,社会领域教育课程包含以下“五小”内容:“劳动小帮手”、 “合作小伙伴”、“文明小使者”、“环保小卫士”、“自信小主人”。   

3.创新“五项机制”课程管理模式   

通过实行“五级管理”、创建“五个联动”、开展“五轮研讨”、完善“五项内容”、开发“五种载体”,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

(四)“一游戏”:研发共同发展的幼儿社会领域游戏模式     

通过畅想小镇、创建小镇、管理小镇形成了“湖幼小镇”社会领域游戏模式。在室内外创建多个游戏场所,形成每班一个小社会,全园一个大社会,全园共同打造社会性发展主题鲜明的“湖幼小镇”。 在这里,幼儿体验着真实社会生活,在这种微型社区中,他们自主规划游戏时间、场地、内容,在合作与交往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     

1.畅想小镇,拥有自主想象的空间   

从畅想小镇开始就是游戏的过程,幼儿、家长和教师以社会人的身份参与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家长和教师做游戏的设计师,开展“我心中的湖幼小镇”绘画创想活动,借助选一选、评一评的方式,激励幼儿评选自己最喜欢的小镇游戏场景和内容。在这里,孩子们扮演着熟悉的社会角色,操作着真实的生活材料,参与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幼儿和教师以社会人的身份全程参与一日游戏每个环节。     

2.创建小镇,搭建分工合作的平台   

在主题之下,我们秉承“处处都是游戏场地”和“物物都是游戏材料”的原则,无论是室内的教室还是户外的操场,幼儿园的每个场地都是一个个小小的社会场馆,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社会人的成功与快乐。室内教室里,他们选择以海岛实验站、海岛书城、劈柴院等为游戏场景,室内其他各个区角的创设都与班级社会性主题相互融合。如中一班的孩子们喜欢以“照相馆”为主题开展室内游戏,在搭建区孩子们设计了外景拍摄基地;美工区中,孩子们喜欢用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创意各种服饰;在社会区里,孩子们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服装和道具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同伴进行各种不同造型的合影游戏。每个区域游戏的开展紧紧围绕社会性游戏开展,每班形成一个小社会。结合海洋教育研究,在室外,他们布局乐动海洋大舞台、海洋畅想美术馆、海洋动物园、海味度假村、海军训练营等社会场景,孩子们将游戏场所布局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全园形成一个大社会。     

游戏在孩子们的探索中不断延伸。当海军训练营里单独游戏的活动器械不再满足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时,他们搬来攀爬的三脚架和梯子,把所有的材料组合起来进行多种技能的身体锻炼;生活中的闲置物品成为孩子们手中创意拼摆的美工材料;他们向家长寻求帮助带来的锅碗瓢盆也成为以物代物的游戏材料。在这里,物物都是游戏材料,筐子、运动器械、垃圾桶都会变成孩子随手可得的建筑材料。全园幼儿通过分工合作,合力构建心中向往的小镇。

upfile

游戏中,幼儿和教师实行走班制和混龄游戏制,教师成立“游戏跟进项目组”,家长形成“项目竞标团队”,开展游戏研究。   

3.管理小镇,开辟自理自信的天地   

幼儿层面,开展材料管理研究。材料架上的玩具摆放标志、材料的收取与存放、拓展以物代物的游戏玩法等。创设“芽芽存折”,记录幼儿日常游戏中的点滴进步。选举轮值镇长,共同评选出服务小明星、荣誉小居民、优秀小交警等,进行自主游戏创设,社会性品质发展与评价,发扬优良社会品质。   

教师层面,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问题的梳理,为确保社会性游戏有效开展,实行大块时间管理,保证游戏开展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实行教师带着走、各班老师互补位的方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将活动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式教研,从查找问题出发,解析、归纳和明确不同领域的分层目标并梳理出指导策略。     

家长层面,成立项目竞标团队,通过挖掘社区资源、亲子游戏研究、共同设计邀请函,并将邀请函送给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和叔叔阿姨,让更多孩子相聚小镇、共同游戏,使 “湖幼小镇”不断扩大,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游戏天地”。我们倡导幼儿在社会性游戏中自我重塑,注重对每位幼儿自我价值的肯定,积极构建游戏的大社会观。

upfile

(五)“一合作”:打造共同育儿的社会领域教育合作路径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支点,是家园之间的桥梁。在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坚持把家长吸纳到教育中,探索形成了“四会一校”的家园共育机制,确立了亲子践行活动、家庭友好小组、祖辈俱乐部等具体的社会领域实施途径。  

1.建立社会领域教育共育机制   

以社会领域教育课程的实施为核心,我们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家园共育体制机制,建立“四会一校”网络体系,家长参与率为100%,与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了调动家长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提升社会教育理念,我们明确了每个委员会在社会领域教育中的职责,细化分工。   

(1)家委会:统领其它三会,参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宣传等,协助园领导及教师协商幼儿园各个社会实践与教育活动,调动家长参与社会领域教育的积极性。   

(2)安委会:负责各项安全工作,帮助幼儿习得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3)伙委会:在负责幼儿园营养膳食的管理与创新同时,关注幼儿生活,将幼儿生活中社会领域教育品质的关键点与幼儿园伙食工作相结合,渗透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在以“品味民族美食”为主题的美食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与家长化身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验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   

(4)课程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育课程研发和建设,研究社会领域游戏,与教师共同探寻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和途径。   

(5)家长学校:通过公益课堂、主题沙龙、专题讲座、家教指导等活动,帮助家长了解社会领域教育的相关知识,树立科学育儿观,掌握社会领域教育的具体方法。     

2.建立社会领域教育家长团队     

成立社会领域教育名师家园共育工作室,根据家长的年龄、职业和特长成立了家长智囊团、家长客座讲师团、爸爸沙龙、祖辈俱乐部等不同特点的家长团队,分享交流社会领域育儿经验。     

3.确立社会领域共育实施途径     

形成家教指导活动(体验式家长会、线上和线下家访活动、亲子集体教育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家庭活动区、“湖幼小镇”)、家庭友好小组、亲子践行活动、亲子节庆活动等五大类10余种形式,在活动中共促幼儿社会性发展。

upfile

四、效果与反思     

在14年的园本研究与对外交流中,我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不断吸收有益经验,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逐渐受到片区、省内外幼儿园的悦纳。 

(一)研究改变了教师和家长的社会领域教育观     

引领教师科研理念变革,积淀了社会领域教科研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家长和幼儿园的亲密度,教育参与度、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改善显著。   

(二)研究促进了幼儿社会领域的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     

针对“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形成了以教师、家长和幼儿为三方评价主体的情境体验式评估方案,100%促进各年龄段幼儿全面发展。 

(三)研究完善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教学成果     

研究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领域教育及管理模式、社会领域游戏模式,开辟了家园参与社会领域教育的合作路径等,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及其他领域研究创设了一套丰富的、可推广的经验范式。 

(四)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产生广泛的影响     

2012年、2015年出版《领航时代的小公民》、《小公民教育课程》,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采取实践案例的形式,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展开全面阐述。2018年撰写的《以小公民教育为载体,创新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发表于邓云峰厅长编撰的《追求 探索 成长》文集。2007年至今,百余篇论文、案例获奖、发表。2019年,社会领域研究被列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重点项目,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采取实践案例的形式,阐述社会领域教育方法策略。《小公民教育课程》获山东省优秀课程一等奖,“湖幼小镇”混龄游戏获山东省“百佳游戏”,《“四会一校”助力大小公民和谐发展》获山东省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优秀奖。多次在全国骨干园长班、山东省园长大会以及全国省市教育年会、经验推广会上做经验介绍。受到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成果在全国不同地区近20余所幼儿园进行实践检验,为同行的社会领域教育带来启发,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upfile

五、反思与完善     

在今后的教育研究中,幼儿园将深化社会领域教育综合性、渗透性的特点,在一日活动组织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同时,探索社会领域教育在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等不同领域中的具体目标及形式。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一直在路上,时代变革对社会领域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继续发挥合力,内塑教师、携手家长,以实践研究回答着习主席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