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缘起: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在户外场地争先恐后观看“西游记”演出的场景,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成为了孩子们聊天的热门话题,有时也会在表演区随着音乐进行简单地模仿。“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演西游记?”、“我要变成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孩子们喜欢西游记,对内容变幻、情节曲折的故事尤其感兴趣,进入大班下学期,属于我们的西游故事也由此展开。
西游取经“四人组”
1.认识“新朋友”
西游记里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有趣但也相对比较复杂,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前期经验。在主题开始前,我们首先展开了关于西游记的阅读和调查。师徒四人是最先被他们了解和熟悉的,当问道:“你知道西游记里都有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领?”的时候,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表征。
朵朵说:“我喜欢孙悟空,它特别厉害,人们都叫他齐天大圣;他会七十二变,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保护师傅和其他两个师兄。”笛笛接着说:“孙悟空其实是一只猴子,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是他的火眼金睛确实厉害,可以认出谁是妖怪!”
咘咘说:“我觉得唐僧很厉害,他去取经的路上在五行山、高老庄和流沙河分别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各自都有本领;他念起紧箍咒来,孙悟空都害怕。”
文曦说:“取经路上的行李都是沙和尚在挑着,他的月牙铲除了挑行李还能打妖怪。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师兄,不好了!师傅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神采飞扬地相互交流着西游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各自的看家本领,很是激动,连眼睛都闪烁着光芒。
2.“西游”艺术,魅力无穷
对西游故事和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唐僧骑马咚了个咚》这首既押韵又介绍了人物主要特点的儿歌也时常被孩子们念叨着,一说起这熟悉的节奏,他们总是格外欢乐。同时,他们的表征在区域里展开了。穿着虎皮裙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露着大肚皮笑容憨态可掬的猪八戒,闭着眼睛手拿佛珠的慈祥唐僧,手拿火尖枪、扎着小揪揪的红孩儿;手掐腰、身穿披风,威风无比的牛魔王……孩子们对人物特征的描绘越来越注重细节,每个人使用的武器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逐渐跃然纸上。
在一节音乐活动《捏面人》后,孩子们也开始着手尝试学着歌曲中“老爷爷”的样子捏制西游人物,他们在区域中照着操作版的提示,捏了师徒四人、铁扇公主等等,做工精致、惟妙惟肖,孩子们爱不释手,摆在班级展示架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西游路上故事多
1.初选我最喜欢的西游故事
通过经验的积累,西游人物的轮廓在孩子们的思维里逐渐清晰,我问他们:“你们知道在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吗?”
“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大闹天宫”这些比较经典的片段被几个“西游迷”提起,但大多数孩子对西游故事还是比较陌生的。“那你们最想听哪个故事呢?”孩子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海心说:“投票!老师把故事名字写在黑板上,小朋友进行投票,哪个得的票数多,就讲哪个。”最终真假美猴王当选孩子们最想要了解的西游故事。
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最初最感兴趣的是《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但通过疫情期间西游故事阅读打卡、午间故事分享、离园时间西游剧目观看等方式,他们了解了更多西游路上的精彩故事,读西游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哪个故事是我的“心头爱”?
在西游故事分享会上,一个个小主播讲的西游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听众的心,小飞一口气讲了12分钟的《石猴出世》,把我们拉回到西游记最开始的记忆;海心是班上十足的“西游迷”,每一个故事她都能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演绎了《大闹天宫》;还有钟情于孙悟空的菡萱、喜欢哪吒的然然,最让我意外的是平常不太爱说话的嘉禾和鹏才,也主动到小朋友前面来讲述了他们最爱的西游故事。
3.主播从班级走向幼儿园
“西游故事分享会”的开展,激发了孩子们讲西游故事的热情。结束后,“午间故事宣讲团”就更加壮大了。从本周开始,从晨间入园,孩子们就预约为邻班小朋友讲西游故事,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秩序也好了很多。
4.连环画里画故事
除了讲故事录视频,还有什么方式能记录我们的西游故事呢?一向擅长画画的文曦说:“我们可以把西游故事画下来。”可是,沐夕说:“西游故事每一个都很长,我们怎么能在一张纸上装满呢?”“可以画很多幅,连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我画的是哪一个情节。”
除了连环画,孩子们在美工区还用彩泥捏制了关于《三借芭蕉扇》、《猪八戒吃西瓜》等等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的故事盒子。边创作边讲述,孩子们意犹未尽。
5.关于扇子的那一个故事
在了解西游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对人物、故事的探索,萌发了表演西游记的想法。
(1)西游大咖秀
扮上自己喜欢的西游人物,手拿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兵器,那一天孩子们早早的来到幼儿园,自信地走过幼儿园门口的通道,他们借此表达着对西游人物情有独钟的喜欢。扛着钉耙的猪八戒鼻子就像真的一样,小朋友都忍不住凑上前去摸一摸;耍着金箍棒走来的满脸是“毛”的齐天大圣,要不是听到他跟小朋友的对话,还真猜不出来他是谁;平常俏皮活泼的桃子,扮演唐僧以后,走路特别缓慢,还不时的“嗡嗡嗡”念着经……(图26-图28)他们对人物的选择和偏好从这一天开始,就不曾再改变。
(2)演什么剧目你来定!
和小伙伴们走过红毯的孩子们兴致高涨,他们扮演的人物集中在师徒四人、铁扇公主、哪吒等角色,我再一次和他们聊起了关于演出的话题:
老师说:“你最想演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
朵朵说:“我还是喜欢《真假美猴王》,两个孙悟空比本领,很有意思。”
菡萱说:“我最喜欢《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一直都在想办法借到芭蕉扇灭火。”辛姿颖补充道:“铁扇公主还很漂亮。”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角色和想要表演的片段,怎么办呢?
然然说:“可以投票呀……”
结合投票结果,我们最终选择了《三借芭蕉扇》这个经典剧目。
(3)关于准备的讨论。
老师问:“在表演前,我们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智智说:“我们要很熟悉故事情节,知道发生了什么。”
海心说:“还要背台词!”
然然说:“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三借芭蕉扇》里的人物不够我们演,如果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想演一个角色,我们就要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来。”
老师问:“最合适的标准是什么?”
乐乐说:“要演的像这个人物,要有动作、表情,说话声音要大,让别人听清楚。”
老师问:“除了这些还要做什么准备呢?”
一一说:“要有道具,铁扇公主就要有两把扇子,一把真的一把假的。”
海心说:“还要排练……”
(4)角色竞选。
孩子们对自己想演的角色已经目标非常明确。
沐夕说:“我想演猪八戒,因为他胖胖的,而且台词少。”
桃子说:“我要演会念紧箍咒的唐僧。”
菡萱说:“我要演孙悟空,妈妈教给我孙悟空的动作,而且台词我都记住了!”
然而竞选是有条件的……
孩子们纷纷支招:“孙悟空又要翻跟头又要打妖怪,扮演的小朋友要瘦一点”、“唐僧很善良,喜欢打人的小朋友不能演!”“声音小的小朋友不能演”……
最终孩子们通过展示、投票的方式选出了12位小演员。
(5)西游剧场开演啦!
就这样属于大四班小朋友的西游演出开始准备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杉杉说:“我想用我们自己的声音代替视频配音中演员的声音;”
辛姿颖说:“我们在演出时需要一个燃烧着大火的火焰山和一真一假两把芭蕉扇”;
然然说:“我们总是不好意思表现自己,动作和表情太紧张了。”
在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依旧热衷于跟随自己的配音排练西游记剧目,虽然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孩子们已经迈出了关于西游记的从内化到表现自己的第一步。
一零后西游向未来
关于西游记的探索不会随着主题的结束而终止,孩子们的交流中会出现“如果孙悟空来到幼儿园会怎么样?”的话题,在表征过程中,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充满想象力:
菡萱说:“如果孙悟空变出能把自己变成很多个,来到我们身边,做核酸时候,志愿者也就不会那么辛苦。”
然然说:“如果孙悟空能来幼儿园当老师就好了,他那么厉害,”
海心说:“如果师徒四人生活在现在,他们说不定会去太空探险,说不定还会在太空和我们视频聊天。”
朵朵说:“如果我遇上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没有吃的东西,我就带他们去超市,里面好吃的多,还不会遇到妖怪。”
……
如果还有很多很多,一零后孩子们精灵古怪的想法等待着更多像“西游记”这样的主题去开启……
故事感悟:
这一段关于“西游记”的探索,老师和孩子们都沉浸其中,那些神奇的人物、有趣的故事串联起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在建构着自己对角色的认知,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再现故事情节。
如果不是西游记,我想不到孩子们竟然有这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无论多么复杂的妖怪的名字他们都能记得清;他们关于西游记的艺术创作也刷新了我对他们动手能力的认识。
孩子们在准备演出中,不断协商、交流、排练、调整……将不同意见进行整合;他们同样参与了海报、门票设计,虽然整个演出还很稚嫩,道具、动作、表情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积极主动、还很愿意继续参与下去的。
关于一零后孩子们的西游的故事未完待续,
更多的角色、故事正在发生,
更多的尝试、探究还在继续,
更多精彩等待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