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水系里有一个叠水瀑布:泰山石,清流和绿植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里,水流从高高低低的石缝中,如同一条条白练倾泻而出。水流顺势而下,汇入一个依势而成近乎圆形的小池,继而沿着主水系向前缓缓流淌。成人眼中的风景,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中是一个开放立体、多向互通、自然野趣,并且充满了挑战的游戏场。
一、案例描述
1、第一阶段:初次尝试,用PVC管引流。
9月12号,孩子们像一只只小鸭子,欢快的跳进了水里,琛琛和他的伙伴们拉着垫子投放进了叠瀑下的小池中。在垫子“皮划艇”上,孩子们有的用PVC管划水,有的惬意得躺着,还有的坐在垫子边缘踢打水花。
“皮划艇”和叠瀑的距离时近时远,距离近时,叠瀑的水珠偶尔会飞溅到他们的脸上和头上,这便引出孩子们一串笑声。这时,琛琛拿着手中的PVC管,从垫子上下来,走近叠瀑,抬着头看了一会儿,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叠瀑的右侧的第一阶石块,用管子的一端接入水中。水哗哗的从管子另一端流了出来。这一现象让琛琛欣喜不已,他慢慢爬下石块,继而又取来一截PVC管子,两个管子拼接成“L”型,继续引水,见水流又畅通无阻的流了出来,琛琛连溅在脸上的水珠都来不及擦,就高兴地走到岸边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2、第二阶段:借助人字梯和透明半管引流,运送木砖。
9月14日,孩子们取来长长的透明半管卡在叠瀑中间最大的石块上。大量水从管中冲出,孩子们凭借之前的经验,把PVC管子长长的连接起来。引出的水流,距离变得越发的远了。这时朵朵看着微微颤动的半管,想了一会,离开了。不一会儿,她搬来了人字梯,边走边喊:“梯子来啦!你们都让一让!水的劲儿太大了,会把管子冲断的!”,在水中,朵朵双手抓住人字梯的一侧,慢慢挪动着脚步,先把梯子拉到半管的左侧,然后,她一手拉着管边往上抬,另一手用力的把梯子推到半管的下方——半管架在了梯子顶端的边缘沿,有点晃。恩歧伸过手来扶住了半管的另一边,朵朵又往中间挪动了一下梯子的位置,最终把半管移到了梯子的中间。
孩子们见半管已经支撑稳定,便继续之前的游戏:用PVC管子将水流引得更远;移动末端PVC管子到一侧,再连接,水流从新的“路线”流了出来——“哈哈,水拐弯啦!”,孩子们高兴极了。
这样玩了一会儿,小牛干脆撤掉了手里的PVC管,直接用手去接水,激流而出的水在他的手上溅出了水花,他感叹道:“水的劲儿可真大啊!” 寻寻则拿来一块木砖,从一侧攀爬到叠瀑的高处,俯下身子,一手扒住身下的石块,一手把木砖放到半管中,木砖借助水的力量和坡度的优势,顺着管道冲向水面滑出很远。看到这一幕,其他的孩子纷纷效仿。
小牛一下拿了两块木砖放在了半管里,两块木砖一下就被水冲跑了。小牛突然提议:“快!多拿一些木砖,我们把它们当成船队一起出发!”这个建议立马吸引了周围的孩子,他们把取来的木砖一块挨着一块放在半管里,小牛则用手按住最下面的一块砖。很快,半管里排满了木砖,这时小牛一抬手,一串的木砖纷纷冲入水中。看到这个场面,孩子们不禁一起张开嘴巴:“哇~”小牛也高兴的眯着眼睛说:“再来!再来!”孩子们兴趣盎然,又去拿来木砖,玩得兴起。
3、第三阶段:增加半管和梯子数量,增加木砖运动距离。
9月16号,这次小田一马当先,拿来一根透明半管连接到叠瀑的出水口。他一边托着管子一边等待着同伴的汇合。不一会儿,恩歧搬着梯子从岸边走过来了,旦旦连忙把梯子接过来拉入水中。小牛走过去配合旦旦把梯子移动到半管附近,并且主动爬上了叠瀑的石块接过了小田手里的半管。小田一只拉过梯子,另一只手抬起半管架在了梯子上。管口正好卡在梯子的顶端,水花溅的到处都是,引得他们哈哈笑了起来。
辰辰把新拿来的半管一头压在原来半管的下面,水流流畅得流到了水系中,“你们看!这样小船跑的远啊!”辰辰回头得意的对同伴说。可是辰辰一放下手,新放上的半管就会顺着另一头坠下来,他让同伴帮忙扶着管子,自己又搬来了新的梯子稳定半管。随着搬梯子和放置半管的动作,第二个半管与第一个管子的连接处变小了。小牛从上游放上木砖,木砖快速经过了第一个管道,到了第二个管道,木砖速度慢了一些,缓慢“行驶”。
小田搬材料回来刚好看到这一幕,他对辰辰说:“你的管子没放好,小船慢了,跑不远啊!”说完,小田把手中的梯子立在两个梯子的后面,把拿来的半管,搭在第二个梯子和第三个梯子的上形成一个坡度,正好接在前面管道的下方。忙完自己要做的事,他把之前辰辰放置的第二根管子往前拉了拉,两个管子连接处变大,水流马上变得湍急了,新放上的木砖迅速的经过管道掉了下来。有许多木砖落到下面的半管上,顺着水流漂的更远了。
二、案例分析
每一次的自主游戏都让我认识到新的孩子们,每个孩子皆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并按照自己的成长阶段和认知节奏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幼儿园水系的叠瀑对孩子们是完全开放的,并与周围几个区域连通,而低结构和可组合的材料,支持他们充分自主的决定游戏主题和内容,决定游戏的走向。
1、偶然的尝试生发出新的游戏主题。
游戏伊始,孩子们只是借助防水垫子作为“皮划艇”,远远的看着叠瀑,感受水珠飞溅出来的野趣。积极主动的琛琛很喜欢对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进行尝试,他拿着一开始当做船桨的PVC管进行了另一种尝试。他进行对自己的能力和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后,爬上了叠瀑的第一个石块,将水引了出来。第一个想法的实现,让他更加自信,支持着他进行下一步的探索。他又取来一根PVC管子,把两个管子进行组合,水流如他的预设——顺着“L”型的管子流了出来。两次的尝试,让琛琛内心充满着喜悦,他急切的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一行为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加入这个游戏与叠瀑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2、相同游戏主题、不同材料演变出更多游戏玩法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孩子们尝试了新的材料——透明半管,这个口径更大的管道引出了更多的水,拉远了出水口和叠瀑的距离。孩子们把PVC管一个接着一个的连接起来,让水流的更远。朵朵是主体性很强的孩子,能独立的对事情进行观察、反思和判断,并能进一步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这时她感受到水从上面的流下来的力度很大,就搬来梯子稳固半管。
水的灵动和流动性让孩子们百玩不厌。牛牛最后直接用手去感受凉凉的水,从而对水的力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寻寻引入了新的材料——木砖,他把木砖放在管道里,木砖在水的冲击力和坡度优势的双重助力下,从管道中冲了出去。这个更加动态化的场景一下吸引了周围的孩子们,孩子们纷纷效仿。这一尝试,让孩子们原本与水的直接互动——感受水的流动性和可变性,发展到——感知水是能作用在其他物体上,让其他物体进行运动的,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无色无形的水除了具有流动性还具有力量!
小牛增加木砖的数量:两个木砖同时放,两个木砖相继冲走。这一现象让他生发了新的游戏主题——河道运输小船,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他连忙组织周围同伴找来更多的木砖整齐的排在管道里,自己则在管道口控制木砖的移动。当木砖布满管道,小牛松开手,木砖从管道连成串的冲出管道,落入水中。这次的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各自独立游戏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喜悦。在后续的游戏中,小牛一呼百应,顺理成章成为这个新游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孩子们的游戏热情高涨,即使后来管道滑落也没有影响到他们。
3、适宜的环境材料更能支持幼儿发展。
第三阶段,孩子们的配合比之前几次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增加管道数量后,游戏中遇到的新问题:管子的衔接;新管子的稳固,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新梯子的加入是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可见孩子的游戏离不开充足的材料的支持与推动,只有创设支持幼儿游戏、促进发展的环境和材料,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满足游戏需要,才能更多的引导他们去尝试去发现、去思考、去地解决问题。
纵观整个游戏进程,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深度的学习和多方面的发展。这几个孩子在游戏中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对环境的冒险程度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欣喜时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积极用多种材料和方式进行探索;在同伴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给予配合,在具有共同游戏主题和游戏愿景时,积极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游戏中作为观察者的我,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尊重他们的游戏意愿,相信他们的能力,在心理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行动上,我始终密切关注他们的游戏进程,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保证孩子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能够获得经验、形成自我主张、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进行协商合作、勇于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