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渡过的教育过程,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园一直践行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教育理念。以下便是我园围绕幼小衔接开展的各项工作。
一、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衔接意识
(一)联合教研,构建衔接
我园自2020年6月份开始与结对小学的老师开展联合教研,共同就幼小衔接问题定期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具体措施。如,以自主游戏的形式组织大班间隙活动,将间隙自主权还给孩子,为孩子入小学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等。
(二)小学生进班级,助力衔接
每年的4、5月份邀请小学生进班级,和大班幼儿分享小学趣事、描述小学生活,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小学。
(三)参观小学,规范衔接
每年的5、6月份我园会组织大班幼儿一起参观小学,通过感受课堂、参观校园、面对面交流等活动,解答幼儿的疑惑,缓解幼儿入小学的焦虑情绪。
此外,进行了“画画我心中的小学”、搭建“小学”、设计小书包等活动,并将参观小学活动做成了班本课程,使幼儿对小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四)专项培训,优化衔接
进入大班,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充满焦虑,我园聘请小学知名骨干教师:清怡小学的董坤、李红梅、第五中学的范文斌、张清芝老师给大班家长培训,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应注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超前学习。
二、聚焦多维准备,科学衔接
(一)体育锻炼丰富多彩,有益身心顺利衔接
1.关注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我园在拓展户外活动场地,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进行活动的同时还将民间游戏纳入活动领域,充分挖掘其游戏价值,提高幼儿走、跑、跳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2.提升精细动作的发展
我园密切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如,以“六一”为契机,开展全园画展,幼儿运用画、剪、折、撕、拼等形式,创造出了“童话小镇”、“梦想乐园”等不同主题的场景,享受美的同时也使其小肌肉动作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生活准备把握重点,随机教育助力衔接
1.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每个学期初,我园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我爱洗手”活动,引导幼儿正确洗手。
另外,重视进餐教育。如,小班开展“光盘行动”,通过了解小麦、玉米的来历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中、大班则实行自主进餐,师幼共同商讨进餐规则,幼儿还自行设计流动小红旗,进餐优异的桌组则可获得,以此培养其良好的进餐习惯。
2.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重点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如,以儿歌、童谣等形式学习穿、脱衣;中班幼儿则开始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整理口杯、毛巾等,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服务意识;升入大班,则引导幼儿按类别整理物品,如,整理书包、区角材料等,逐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三)社会准备层层深入,多元引导科学衔接
1.强化任务意识,助力幼小衔接
班级实行值日小班长制度,小班长每天提前入园,和老师一起迎接小朋友、擦拭桌椅等。到了大班,教师则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值日项目,强化任务意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其前书写能力。
2.传统文化重传承,爱国活动露真情
我园积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如,春节做年糕、包水饺,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为幼儿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在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开展国庆画展、阅兵、“红色”运动会等。
同时,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幼儿游览名胜古迹,培养其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学习准备适时渗透,呵护童心有效衔接
1.呵护童心探索世界,支持探究专业衔接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教师通过和幼儿共同观察、发现、生成一些列课程故事的形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早期阅读百花齐放,尊重规律科学衔接
我园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如,各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小班主要培养其阅读兴趣,如,将每月最后一周定为主题阅读周,在这一周,老师和幼儿会围绕某个故事进行各种体验活动。在中班,开展故事大王比赛,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大胆表演出来。到了大班,教师会支持幼儿围绕图画书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并用自己的符号进行创编,提高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水平。
三、梯度培训战略化,专业衔接多元化
1.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小衔接的质量
每周四晚雷打不动的教研活动,实现了园本教研的“教、研、训一体化”。如聚焦“自主游戏”提高教师观察水平,幼小衔接专题研讨,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等。有梯度的教研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幼小衔接的开展质量。
2.坚持“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的学习理念
我园先后安排老师去宁波、杭州、常州、深圳、上海、长春、济南等地参观交流。同时,聘请教育专家余珍有教授、张玉凤老师、心理专家牛鹏飞来园讲座,有效指导教师科学开展各种幼小衔接工作。
“育幼之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聚焦最美儿童,坚持科学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