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品味优质 共研共学 | 山东省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展播——沙水工程之花样引水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引领广大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专业素养,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征集工作。这些优秀案例展现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具有深刻的研讨和反思价值。

基于前期幼儿对于沙水区在空间和材料上的需求,幼儿园调整后的沙水游戏区,在游戏空间和游戏材料上有了较大的变化。面积的增大(图1),沙子量的增加,pvc管道的加入,让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基于前期沙水游戏的经验和兴趣(图3),开始专注于挖沟渠游戏(图2),看到孩子们专注游戏的状态,教师不禁好奇起来:“工程如此庞大,孩子们会有怎样的探索呢?”于是,带着内心的好奇和孩子们对于沟渠游戏的兴趣,观察故事开始了……

(图1)

(图2)

(图3)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挖沟渠,引水流,开河道

单河道开拓。5月第一周,孩子们观察到区域里新投放的长柄铲子,纷纷拿起铲子,激动地你喊我、我喊你,“快来啊元鹏,我们到这里来。”他们几人一组找到距离水龙头很近的位置,像往常一般,打开水龙头,有的两只手抓着铲子最下方,有的则双手一上一下握住铲柄的大部分位置,一下、两下、三下……不停地挖沙。沙子挖出来后形成了沙坑,而水龙头中的水则随着坑的方向流淌着。清远和元鹏便开始借助水流动的方向,顺着一个坑持续不停地向前挖,炎热的天气和孩子们脸上幸福的汗水也阻挡不了孩子们的挖坑动作。渐渐地,坑越来越深、越来越长,孩子们开始称其为河道(图4)。“你们快看,我们越挖越长了。”“但是水为什么都流不过来呢?”这时,单向河道的长度达到了沙水区面积的1/2。

(图4)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基于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开始了小组分享与交流。

千傲:“沙子在每个地方都有,沙子都铲到外面,水就流的很快。”

豆豆:“但是河道开通的时候,水有时候会越来越少,难道是因为沙子吃水吗?”

千傲:“沙子又没有嘴巴,它只是会吸水。”

子洋:“我知道,隧道越长,水就会越来越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结束后还对游戏过程进行了表征(图5):

(图5)

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河道越挖越长时,水流的速度和水量会跟不上。在游戏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引用关于沙子会吸水的前期经验来解决问题。幼儿还发现了因为河道变长导致水越变越少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具有发现问题并借鉴前期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河道开通,引水支流。孩子们结合第一次河道开拓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发现,第二周游戏中,有计划、有分工的展开了挖河道的工程游戏。孩子们先在水流最大的水管附近挖了一个大坑(图6)。挖完大坑之后,其他观察到河道分道流向的幼儿也纷纷加入到河道的多方向开通中。家胤在主河道的左侧挖通一条河道,水流往左侧流通。“你们看,这样可以把水引到各个方向。”

(图6)

教师发现:孩子重新制定计划,由单一河道变为多向河道,使水流的方向更多。在选择水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水量较大的水管,以此为主流干道的蓄水池,并使主流干道的水通过其他河道的开通改变方向,发现了河道引水变支流的秘密。

幼儿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具有自主制定计划以及游戏规则的能力,同伴之间能够互相协商并友好相处。

(二)河道间借助水管连接,

将水引入支流

管道初尝试。孩子们对于河道引水游戏兴趣不减,元鹏和家胤几人在掌握了河道引水变为多向河道的方法后,挖河道的速度快了很多。清远听到了元鹏的声音,拿着pvc管道走了过来“你们快看,我又发现了好玩的东西。”清远的声音吸引了很多的孩子,“我知道怎么玩,你们看。”元鹏拿着管道,把直管和弯管连接之后,把管道的两头插到沙子和水里,“这样不行,”清远边说边拿了两根直管将两端连接,另一只手拿着装水的瓶子向着管子里灌水,观察水是否从管子里流出来。管道吸引了更多孩子,他们开始尝试起来(图7)。

(图7)

引水初探索。元鹏在挖完几条河道后,又挖了两个小水坑,并将pvc管用沙子埋在两个水坑之间的位置。元鹏边玩边说:“我要插水管啊。”随后清远问道“为什么要插水管?”元鹏笑了笑说“我要用它引水啊,把这里的水从这边通到另一边,但是没有成功。”(图8)

(图8)

发现问题后,元鹏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再次提出“为什么我的排水管没有办法引水”这一问题时,班里的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表达。

赫赫:“因为水量太少了。”

元鹏:“应该是因为管子里面有沙子。”

依杉:“我发现我一直用铲子往里面铲水也不可以。”

继续探究,解决问题。元鹏先在两个水坑之间用手掏出沙子,挖出管道大小的位置,放置好管道后,用铲子铲沙,埋在管道上,脑袋来回动着观察另一头的水有没有引过来,“管子是平着的,水不往里面进,因为外面的水太少了,水都流到沙子的缝隙里面了。”(图9)

(图9)

继续探究,创新玩法。元鹏、承润、政坤几个孩子取来了数量较多的长PVC管,将管子的一端连接在靠前的水龙头出水口,另一端连接其他管道,“家胤,把水龙头打开,”元鹏呼喊着家胤,其他几个孩子随着管子的方向排成队列形式,双手扶着管道,当水龙头打开后,“哈哈哈哈,这样就能引水啦!”承润高兴地说着,其他孩子也纷纷笑了起来,元鹏突然感慨道,原来水管这个样子放着就可以引水啊,政坤却说“难道是因为我们扶着的啊?”(图10)

(图10)

成功引水,原因总结。基于前期幼儿在实践中累积的丰富管道使用经验,远远将管道平放在两个水坑之间后,从管道另一端将水泼进管子,尝试了几次,远远向我分享着“老师,我的成功了,就是用手把水弄过去,但是水总是从管子下面的缝隙里流过去。”(图11)

(图11)

麾麾和元鹏先将黄色直管和蓝色直管借助弯管连接后,把黄管竖立在上,蓝管横放在下面,放在河道中间。一手扶着管道,一手将周围的沙子推到蓝色管道的上面,“子麾,子麾,光用这一个来。”这时元鹏走了过来并告诉子麾他的想法,紧接着子麾将黄管拿下说“这个给你。”边说边放在元鹏脚边,元鹏顺手将其放在身体另一侧。就在子麾用手填沙时,元鹏又说道“子麾,我来。”便拿起蓝色短管放在河道中央,两手抓住,向沙子里用力按了两下,子麾持续将沙子埋在管道两边,“用铲子,”元鹏边说边铲沙子埋在管道上方,子麾用手拍打铺过来的沙子,并将整个河面全部用沙子覆盖住,不留空隙,这时水管开始成功流水了。“郑老师快看!”“我看到了,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泡泡,你看这水管里出来好多泡泡。”元鹏和子麾通过自己探究管道放置方式,成功让管道自动引水。游戏后元鹏还激动地和子麾分享着成功的经验。“我尝试成功了啊,子麾。”“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告诉你,就是管子要一端高,另一端低,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这样就能成功了。”

交流中其他孩子也有不同想法,用游戏进行了表征(图12 图13):

(图12)

(图13)

(三)持续引水,经验迁移

火山爆发     

火山初发现,聚焦-火山岩浆是如何爆发的。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多条河道间形成小岛屿,“这不是火山吗?”家胤惊喜地说着。(图14)

(图14)

由沙子堆积起来的“火山”越来越高,感兴趣的孩子们纷纷带着长柄铁铲加入游戏。元鹏拿着小铲子在“火山”最顶端通了一个洞,“火山就有一个洞,”秦赫边观察边说到,而硕硕则是激动地喊着“火山就要喷发了!”听到这里,元鹏开始用铲子铲起起沙池里的水,浇到火山口的位置,这时家胤走了过来“这是火山吗,火山里面都是水。”秦赫却回答道“那是岩浆。”于是孩子们恍然大悟般纷纷跟随元鹏一起用铲子铲水浇到火山口的小洞中,一人一次,五六次后,润润着急的说到“火山为什么还不爆发啊,这可怎么办?”

游戏后回到教室,孩子们互相交流讨论着自己的观点。

傲傲:“火山之所以会喷发,是因为里面积攒了太多的东西。”

梓言:“里面是火吗?”

启群:“火山一般都是在地震的时候喷发,我们是不是可以模拟地震,让火山喷发呢?”其他孩子们也将自己的方法用游戏故事进行了表达。(图15)

(图15)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一)多人合作,

在持续发现、解决问题中

收获相关经验

1.沙子吸水导致水流不通

两个月的游戏时间,幼儿在引水开通多向河道时,发现“水为什么流不过来”,又在实践中了解到:沙子会吸水、水量不大的问题,尝试运用加大水量等方法,引水成功。

2.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探究管道做辅助,一个水坑引水到另一个水坑时,幼儿又发现了“水引不过来”“管道下面的缝隙会吸水”等问题,并多次尝试测验,得知管道放置位置有问题,总结出了“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经验。

3.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原理

发现火山后,孩子们立即讨论“火山为什么会爆发”“火山是在地震中爆发的”“火山爆发出来的是岩浆”等问题,并发现自己制作的火山无法喷发的问题后,多人合作,多次尝试,以管道引水原理为基础,最终引发火山。

(图16)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的支持与发现

对于沙水游戏的观察和互动,教师没有停止观察和倾听,在游戏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听到了孩子这样的声音:“地壳是把沙子全放在下面,然后有了火,把那些沙子融化,然后就形成了岩浆,岩浆越来越多,把火山就撑成了这个样子,上面没有口的就叫山,上面有口的就叫火山。火山爆发是因为地震来了,火山喷发后,火山的岩浆干了之后,就变成死火山,死火山的岩浆都是空的,而且,岩浆通过冷冻就变成了石头,岩浆就是岩石。”

让我更加坚信:后期在游戏中还需持续且聚焦的观察,我们要时刻相信,儿童真的是了不起的学习者!

本文内容来自: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幼儿园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