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该游戏起源于隋代,到了唐代更加盛行。在民间多以童年游戏的形式出现,称谓有多种,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撞拐游戏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活动量较大,有利于发展幼儿单脚连续行进跳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热爱之情。
基础玩法:撞拐
基础游戏规则:
游戏者两人一组,站在圆圈内。游戏开始,游戏者双方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屈起,用手握住屈起腿的脚腕,双方在圆圈内用屈起的膝盖相互撞击,将对方撞出圈外或双脚落地者为胜。
幼儿一起了解到撞拐的游戏规则后,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现问题:
怎样才能站稳,不摔倒?
靖轩没撞几下,就被奕博给撞了下来,嘴里嘟囔着:“真是的,上去一会儿就输了,怎么回事啊?”
家跃:“我也是,感觉悦悦一撞我就倒了。”
博林:“我刚开始感觉腿没有盘好,我盘了两次才盘好,最后还是被炜云给撞倒了。”
星辰:“我坚持了一会儿,还是输了。”
解决方法:找好平衡,膝盖碰膝盖。
星辰问赢得游戏的小朋友:“你们为什么能把我们撞的站不稳?”
俊熙:“对呀,我们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你们真厉害!”
奕博:“你们先要找好平衡,再盘腿。”
炜云:“你的腿要随时动一动,别老在一个位置。”
雨桐:“你的两只手要抓紧脚踝,不能松手。”
艺泽:“玩的时候,要膝盖和膝盖撞,可以上下动,不能用手。”
听了小伙伴们的建议,孩子们终于找到了能够站稳不摔倒的技巧,继续游戏。
孩子们通过交流经验,找到不被轻易撞倒的方法,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孩子们能够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解决,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孩子们通过绘画表征的方式,表现出对游戏的感受。
奇思妙想:四人对擂
经过两人一组的对擂,孩子们对撞拐游戏有了深入了解,这时悦悦站起来说:“我们四个人玩撞拐吧,两人一组对抗另外一组。”
话一说完,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开始自由组队,游戏由一对一变成了两两合作。
发现问题:
老用一条腿太累,有的小朋友还乱跑。
晨夕:“不行,可累坏我了。”
语晴:“对呀!老用一条腿撞,太累了,有的小朋友还乱跑。”
云笑:“我们想个办法吧!”
其他幼儿在他们的招呼下,坐在一起又一次讨论了起来。
解决办法:两条腿可以交替,不能出圈。
云笑:“我们能不能两条腿轮换着撞呀。”
星辰:“我们只要别出这个大圈就行,在圈内玩。”
雨桐:“这个办法好,我们就不用那么累了,还轻松。”
家跃:“我们也不能用手去推别人。”
孩子们都举手表示同意,游戏继续有序进行。
幼儿在挑战基础玩法后,想到了更具挑战性的两两合作玩法,体现了他们乐于创新、敢于挑战的游戏精神,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培养了良好的竞争意识,树立了正确的规则意识。
创新玩法:夺宝奇兵
靖轩:“我看到小班小朋友在玩呼啦圈,我们也来玩吧!”
艺泽:“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夺宝游戏,我们用沙包当宝藏,来玩夺宝游戏吧。”
俊熙:“对呀!跳到中间我们再撞拐,这个游戏一定好玩。”
三名幼儿在奇思妙想中,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艺泽、靖轩两人双脚跳过呼啦圈,到了中间他们再开始撞拐,赢的小朋友拿一个沙包再双脚跳回来,放到呼啦圈中,算作夺宝成功。不一会儿,更多幼儿加入到游戏中,他们用黑白配的方式重新组成了两队。
游戏升级:撕名牌
星辰:“我们分成两队,用两种颜色彩纸贴后背衣服上 ,玩撕名牌吧!”
炜云:“我们用蓝色和红色。”
云笑:“我们用什么方法分两队呢?”
雨桐:“用剪子包袱锤吧!”
星辰:“赢的站这边,输的站那边。”
幼儿开始制定规则,用剪子包袱锤的方法分为蓝队和红队两组,两队用撞拐的方式来撕取对方的名牌。
家跃上楼拿来彩纸胶带,孩子们互相把彩纸贴在后背上,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游戏反思
撞拐游戏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民间传统游戏的快乐,也提升了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在一次次的创新玩法中,幼儿用自己的坚持不懈与奇思妙想,让传统的民间游戏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民间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游戏新玩法,并将游戏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继续深度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有一种游戏叫经典,有一种文化叫传承。民间体育游戏带给幼儿的不仅是体育运动,更是健康和自然的力量。代代相传的民间体育游戏趣味十足,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岁月流转,它的魅力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