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田园游戏,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发掘和改进田园游戏,对于促进幼儿成长有重要价值:一是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及竞争的意识。二是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幼儿体质。三是可以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立足田园,紧扣指南,确定课程建设主题
《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提出要“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要“指导乡村学校开发田园课程、田园游戏,开展耕读教育”。宁阳县蒋集镇添福幼儿园是宁阳县一个乡村幼儿园,近年来,充分利用家长、社会的资源,立足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园游戏”。
蒋集镇添福幼儿园制定了《田园小游戏,儿童大发展》课程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将田园游戏变成符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一是调动全体教师发掘田园游戏项目,教师们走进社区、田间地头采访农民,记录游戏过程,将一个个小游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解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田园游戏的原汁原味。二是共同研究游戏的流程,剔除危险和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部分,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使之易学、易玩、易操作。三是带领幼儿游戏,师幼共同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丰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
二、用心搜集,坚持创新,满足幼儿成长需要
近两年来,添福幼儿园不断丰富田园游戏的内容和玩法,相继收集整理了45篇田园传统游戏优质教案。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跳房子”“跳皮筋”“炒黄豆”“丢手绢”“滚铁环”“跳门槛”等田园游戏活动。
师幼在游戏中进行创新,开发新的玩法,例如在“抓石子儿”的游戏中,除了用小石子儿当游戏材料,幼儿还想出了抓纸团、抓乐高颗粒等玩法;在“贴烧饼”游戏中,鼓励幼儿创新游戏形式与玩法,除了“单人帖”,还可以“双人贴”“反向贴”,同时加入轮胎等游戏材料,进行占轮胎反向贴;“斗鸡”游戏可以从“一对一”,创编到“多对多”的游戏玩法;“木头人”游戏可以配上音乐,以音乐为口令,音乐开始,幼儿随意走动,音乐停,幼儿则保持固定姿势不动。
添福幼儿园还将部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将其与户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增添户外体育活动的趣味和新鲜感。例如,将“摸瞎”“跳格子”“跳皮筋”“顶沙包”“编花篮”等游戏融入到早晨的体育活动中。每天早晨,师幼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共同游戏,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幼儿园根据游戏项目不同,将活动场地进行了划分,确保幼儿能够在不同区域内活动,保障了幼儿的安全,也充分利用了各个区域。
根据年龄段不同,开发出同一种游戏的不同玩法。如“跳房子”游戏,小中大班的游戏目标与游戏规则、玩法各不相同,有单脚跳、双脚跳、夹沙包跳、比赛跳、接力跳等多种形式。还增添了跳绳、轮胎、呼啦圈、瓦片等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促进了幼儿跑、跳、平衡等能力的发展。在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添福幼儿园还将游戏由园内搬到了园外,相继带领幼儿到苗木基地、社区广场等更广阔的场地进行游戏。在郑龙村社区广场,老师们带领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炒黄豆”“攻城门”等田园游戏,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在稚嫩的身体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关注核心,家园合力,办园水平有效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开展田园游戏的过程中,丰富的游戏项目,开放的创编思路,让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幼儿园根据实际,固定时间进行教研,教师们根据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时整理、反思、研讨,提升了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逐渐形成了园本课程体系。
田园游戏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幼儿园在周边社区群众中的满意度。每年“六一”儿童节,幼儿园都会举行亲子运动会,也邀请家长参与到田园游戏中来。家长、幼儿和教师一起游戏的场景十分温馨和谐。
田园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宁阳县添福幼儿园将它进行了传承和创新,用它守住了乡村文化这片阵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