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教研案例 | “互通共联”让自主游戏打通双向衔接之路

  一、活动背景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给幼小衔接工作带来了新的指引。2021年5月,幼儿园和济南市舜耕小学成立幼小衔接共同体,达成教育共识。作为济南市市中区幼小衔接实验区结对园校之一,双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研究为驱动,建立了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将“衔接”真正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学段的平稳过渡,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无缝衔接。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自主游戏中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幼儿园以“‘互通共联’让自主游戏打通双向衔接之路”为主题,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整个教研活动从2019年年末至今,持续进行了四年多,依托幼儿在入学准备阶段所需的核心经验,结合园所实际和自主游戏开展现状,通过园本教研、联合教研、区域教研等多种形式,在问题驱动、实地调研、经验梳理中共研共讨,找到全环境育人背景下幼小双向衔接的立足点,“互通共联”打通了双向衔接之路。

  二、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落实游戏育人,转变思想理念。

  2019年12月市中区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游戏活动实验区”。作为济南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团队,为扎实开展好幼儿自主游戏,幼儿园紧紧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结合本园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园幼小衔接和课程改革工作。

  1.聚焦中班建构区游戏案例,开展“放手游戏,读懂儿童”教研会。

  2020年10月,组织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了“‘放手游戏,读懂儿童’——观察能力提升”教研会。本次大教研打破了常规集体研讨的形式,调整为教师分级部按幼儿年龄段,有针对性的展开对幼儿自主游戏阐述及相关话题讨论。大家的思维得到碰撞,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价值进行思考。讨论后,业务园长结合前期对全园幼儿的评估数据,帮助教师分析、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准问题突破口,增强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能力。

  2.根据游戏案例《“孵蛋”行动》,开展“从看见到看懂”教研活动。

  为了支持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游戏,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回应、分析和评价能力,带着一段时间以来在自主游戏开展中的经验总结和问题思考,2021年3月幼儿园牵头区学研共同体开展了题为“从看见到看懂”的教研活动,市级教研员、高校老师、区教体局学前科领导和11个园所代表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教研活动。活动分为现场观摩和专题研讨两部分,聚焦“如何从‘看见’游戏中真实的幼儿,到‘看懂’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在场老师结合在自主游戏中的所思、所获、所感,进行了交流分享。

  3.依据游戏环境的开发和创设,开展“让自主游戏精神遍地开花”教研活动。

  2021年5月在区学前科的大力推动下,幼儿园以“让自主游戏精神遍地开花”为主题全面开启了区学研共同体集体教研活动。在积极的互动学习中,参加教研的老师学习热情高涨,取长补短、解疑答惑、共同进步,看到了自主游戏充分赋予每个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游戏的空间,也看见了一个个鲜活而投入的、充满探究与游戏热情的幼儿。老师们观察幼儿的游戏、聆听幼儿的声音,与幼儿一起在游戏中成长,得到了专业的提升。

  (二)第二阶段:整合科学衔接,促进试点推进。

  1.园校联合教研:聚焦幼儿园区域游戏案例《金字塔变形记》,开展教研活动。

  2021年9月,以幼儿园为主场,开展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园所,对幼儿园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幼儿多元的活动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幼儿园老师围绕自主游戏中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分别从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进行了交流分享。小学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学习品质、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与幼儿园就如何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展开交流研讨。

 2.省级区域教研:依托大班综合区游戏案例《跳水台》,开展“践真游戏•行真学习”教研活动。

  为全面推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观察和解读游戏的专业能力,2021年11月,幼儿园牵头组织开展了“践真游戏·行真学习”省级联合教研活动。结合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开展情况,以“践”与“行”为切入点,围绕优化环境、丰富材料、家园协同、教师成长等方面,分享经验做法,共享教育智慧。随后教师们观摩了园所环境和自主游戏。游戏中,孩子们自主、专注、探索、合作的学习品质正自然生发,游戏热情深深感染着观摩的每一位老师。教师代表结合真实游戏,以问题为导向,追随孩子对于不同游戏材料的探究过程,围绕“真游戏·真学习”进行了现场教研活动,在思维碰撞中提炼观察要点,聚焦幼小衔接中幼儿的核心经验,支持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3.园校联合教研:走进小学一年级真实课堂,开展教研活动。

  在毕业季到来之际,为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探究可行的实践模式,2022年6月,幼儿园骨干教师走进小学课堂,观摩一年级课例,深入了解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低年级课程设置的形式和教育理念等。观摩后,双方围绕两节课例进行了研讨,引发了大家对于“应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深入思考。

  (三)第三阶段:依托两项试点,助推师幼成长。

  1.园校联合教研:结合幼儿园推普周活动,开展特色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营造幼儿园良好的语言环境,助力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2022年9月,幼儿园与小学联手开展了幼小衔接之推普周特色活动。结束后,园校双方进行深入的交流互鉴,共谋划策。这种面对面联合教研,不但能够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更让“交叉互学,深度衔接”变得常态化。

  2.省级区域教研:根据沙水区游戏案例,开展“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教研活动。

  2023年3月,区域联动发展共同体的专家及各位幼教同仁齐聚幼儿园,运用线下研讨、线上直播同步开展的活动形式,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育人培养目标,巩固扩展实践路径,进行教研活动。通过观摩中班幼儿沙水区游戏案例找出问题,再以问题作为研究的支点找到解决的办法,聚焦沙水区,研讨“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以评促教指导教师不断完善教育行为,实现“研-评-教-学”教研体系的真正落地。

  3.家园校联合教研:通过小学体验式课堂,开展“全环境育人 助力幼小衔接”教研活动。

  为深入推进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幼小科学衔接,积极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2023年5月,幼儿园与小学、大班家长代表开展了“全环境育人 助力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小学老师根据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的发展需要,精心设计了两节集体教学活动,用实际行动给予幼儿身心素养以及学习习惯上的鼓励和引导,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学的课堂模式,增加其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活动反思

  (一)教研管理注重园校机制互联。

  成立了以园长和校长为组长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顶格协调的领导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园校双方全方位互通共联,从机制层面明确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和时间表,聚焦“多维度师幼互动、多渠道家园协同、多形式双向衔接”三项体系,逐步建立起园校幼小科学衔接的行政推进、教研支撑、家园共育、教师培训、督导保障等制度,形成顶层推进、部门协作、示范引领、专家指导、评估矫正的运行机制,打通双向衔接路径,实现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和谐共生。

  (二)教研时机落在关键期。

  将教研时机落在关键期,例如共研制定出的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评价表,采用“1+1”模式,在学期初进行一次评价,帮助幼儿园教师、教研员对刚入园新生的真实状态和能力水平进行初步的感知并尝试分析;在学期末再进行一次评价,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的同时,帮助小学教师逐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和学习习惯,启动双方对话上的反思和协同。

  (三)教研内容强调“真观察,实记录”。 

  教研的参与者要基于对幼儿真实游戏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从幼儿本位解读、分析幼儿的发展以及学习。通过自主游戏来建立园校双方共同的对话平台,推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各自思考:怎样基于自主游戏进行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改进,为后续真正基于幼儿入学适应实际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入学准备提供支持和回应。

  (四)教研对象体现了“四方联动,共同发力”。

  在参与对象的设定上也有特别的设计。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幼儿园邀请了学前教育领域专家进行教研培训和指导工作;邀请了片区对口生源小学的校长、教研主任和老师联手研讨策略;邀请了家长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邀请了省学前教育区域联动发展共同体和市中区学研共同体的园所单位共同梳理经验。多层次、多方向的参与对象,帮助我们更真切地发现了幼儿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发生的变化,找到了幼儿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路径。

   本文内容来自: 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直属省委机关第二幼儿园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