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以下为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中心幼儿园案例分享。
活动背景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倾听孩子的表达,尊重孩子的立场,关注他们的真实问题,教师才能给予适宜的支持。
幼儿园筹划了“大班队列展示”活动,邀请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来园指导。孩子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学习向前走、立定等动作。十五分钟的“队列练习”体验之后,孩子们纷纷围在体育老师身边,兴奋地问东问西,“老师,小学也是一个班两个老师吗?”“小学的老师都是男的吗?”“小学老师会很严厉吗?”
孩子们的问题中有好奇,有欣喜,有期待。这些所说所思所想虽然是每个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但却与他们的成长真实相伴。于是,我们开展了《老师 您好》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教师从幼儿已有经验(我知道的小学老师)和未知问题(我想知道的小学老师)入手,采用多种方式找到答疑解惑的方法。通过讨论,师幼共同预设了这样的网络图:
我想了解的小学老师
“队列练习”体验后,关于“老师”的话题讨论一直从操场延续到活动室,通过倾听,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的已有经验是:
峻艺:“我们班里有两位老师,余老师和徐老师。在小学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
宇飞:“幼儿园老师会陪我们游戏,给我们讲故事,分饭,打扫卫生。”
佳悦:“幼儿园老师一天都陪着我们,小学老师下课后,会去办公室批改试卷。”
语彤:“我姐姐班里还有英语老师呢!”
玉泽反驳道:“一年级不学英语,会学语文和数学......”
同样,孩子们对于“我想了解的小学老师”还存在许多好奇:
“班级有几位老师?”
“老师教什么内容?”
“老师平时在学校的什么地方?”
“男老师都是体育老师吗?”
......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展开一场激烈的讨论:
佳悦:“我姐姐上五年级了,我可以回家问问她。”
博文:“我有一个邻居阿姨,在小学当老师,我可以去问一问她。”
宇飞:“那我们可以去小学问一问老师呀!”
孩子们商讨后,萌发了到小学采访老师的想法,并决定开展小记者大采访活动,用不一样的方式开启对小学老师的探索之旅。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出发。大班幼儿对“小学老师”的已有认知经验较少,把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活动出发点,活动过程中,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倾听别人的想法,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学习准备”中的“好奇好问”发展目标相对应。
小记者,大采访
(一)采访前
1.我的采访计划
孩子们第一次当小记者,能主动、勇敢地和他人交流吗?采访时能记得自己的问题吗?为了让孩子们获得采访经验,我们在活动室进行了一次“我是小记者”采访活动,就“喜欢的游戏”这一话题进行相互采访。通过活动,孩子们发现采访时应该带一份采访表,这样才能知道自己问什么问题,于是孩子们开始动手设计采访表,画出自己想知道的关于小学老师的问题。
宇飞:“我想问体育老师,体育课上都玩什么?”
语彤:“小学的数学课会不会很难?”
欣橦:“小学一天上几节课?”
佳悦:“我想问小学的哥哥,老师凶人吗?”
子芊:“小学老师会帮小朋友梳头发吗?”
雨辰:“我想问老师,除了铅笔、橡皮和书包还要准备什么学习用品。”
孩子们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最后统计出36个问题,内容涉及人数、科目、生活照料、男老师等多个方面。
2.我的采访证
孩子们设计了带有自己画像和名字的“专属”采访证,为这次特别的采访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采访进行时
1.出发啦
和小学老师约定好采访日,孩子们戴上采访证,拿好采访计划,向小学出发。
2.采访时刻
进入小学大门后,孩子们就东瞧瞧、西看看,不时地发出感叹:“哇!这么大的操场啊!”“我们以后会在这里上体育课吗?”“在这里上体育课会很累吧!”
在接待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先来到了老师办公室。
镜头一:孩子们起初有些紧张,在办公室门口迟迟不敢进入,一位老师笑着对孩子们招手:“欢迎你们,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雨辰往前走了一步说:“我是颜店镇中心幼儿园的雨辰,我想问语文老师问题!”于是,采访顺利开始,其他孩子也都慢慢地找到小学老师,按照计划进行采访:
问:“老师,一天上几节语文课?”
答:“小学一年级晨读和上课,一共两节语文课。”
问:“请问下课后,您还在教室看着我们吗?”
答:“老师下课后,会去办公室。你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在的。”
问:“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举手回答问题吗?”
答:“是的,老师会看到举手的小朋友,并让他回答问题。”
问:“老师,我想问上了小学,谁教我们拼音呢?”
答:“当然是语文老师教拼音呀。”
问:“老师,小学男老师多吗?”
答:“应该比幼儿园多,我们小学有20多位男老师。”
问:“老师,班里有几位老师?”
答:“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法、科学、综合实践、传统文化老师等大约10位老师。”
镜头二:课间操结束了,执勤的小学生路过门厅,停下说:“请问你们是谁呀?来做什么呀?”
语彤举起胸前的“采访证”说:“我们是来问问题的。”一位小男孩说:“那你可以问我。” 语彤立刻说出自己的疑问,随后还有几位女孩也加入了采访活动中。
问:“大哥哥,老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
答:“当然是看我们做的题目对不对。”
问:“姐姐,你好!上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吗?”
答:“不太多,可以写完的。”
问:“姐姐,你们班有几位老师呀?”
答:“我们班有8位老师,教不同的科目。”
还有“上课老师让喝水吗?”“体育课老师让玩积木吗?”“老师给不给梳头发?”等问题,在与老师和哥哥姐姐的互动中,关于小学老师的一些疑问都渐渐得到了解答。
(三)采访结束
采访结束后,孩子们及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回到幼儿园后与同伴们一起分享了老师和哥哥姐姐们的回答。
语彤:“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只教数学,音乐老师只教音乐。”
子芊:“小学老师和我们幼儿园老师一样,也会帮助我们,特别爱我们。”
雨辰:“小学老师上完课,会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但是一年级、二年级下课后,也有班主任老师在班里看着小朋友。”
俊桐:“小学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很多知识和本领,帮我们变得更好。”
教师思考:
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通过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初步了解小学老师,以及小学的环境、生活、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新的经验和感受,产生了新的兴趣和疑问:小学老师都怎么上课?
小学老师来了
峻艺问语彤:“小学的数学老师怎么上课的?”语彤摇头说:“我也很想知道。”听到孩子们的讨论,班级老师提议:“既然大家这么好奇小学老师怎么上课,那我们就邀请小学老师来给大家上节课吧!”孩子们听到后,兴奋地齐声回答:“好!”
(一)语文老师,您好
小学语文老师走进幼儿园,带孩子们一起体验了《日月水火》课程。
天一:“这个老师真温柔。”
茹玉:“那几个字我都认识,一点儿也不难。”
小豪:“刚才我举手,老师都让我回答了。”
(二)数学老师,您好
数学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体验课《6-10以内的加减运用》。
思琪:“老师都夸我写的6好看。”
梓晴:“我喜欢小学的老师。”
教师思考:
幼儿通过体验小学老师讲课,与小学老师有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不仅丰富了对小学老师的认知,同时对小学生活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构建起对小学的客观经验和积极态度。
通过“老师知多少”“小记者,大采访”“小学老师来了”等活动,大班幼儿对小学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前期的陌生感也逐步减弱,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在此基础上,如何做一名小学生既是对已获得经验的总结梳理,也是对幼儿自身提出的新挑战。
下一阶段我们预设的活动——小学有约
1.走进小学参加升国旗仪式;
2.体验小学社团活动;
3.围绕“小学好还是幼儿园好”,与小学生开一场辩论赛。
活动反思
活动特点及价值
1. 兴趣为引,启迪探索之心。
本活动从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出发,围绕“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角色差异,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化的调查任务。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建立初步职业认知的宝贵契机。
2. 自主建构,深化认知体验。
在幼儿自主收集“我知道的小学老师”信息后,老师鼓励其通过统计、归类等科学方法,提炼出“我想知道有关小学老师的问题”,并赋予他们“小记者”的身份,进行自由采访。这一环节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深化了对小学老师及小学环境的认知,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3. 情感共鸣,缓解入学焦虑。
通过深入的采访活动,幼儿增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有效缓解了他们对未知环境的焦虑与担忧。
4. 教师成长,共筑衔接桥梁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幼儿的成长助力,也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理念的一次洗礼。通过参与和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教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方式的差异与衔接点,为开展更为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撑和实践指导。
不足及改进策略
1.采访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个别性格偏内向的幼儿不敢开口,出现了和小学老师转换“记者”身份的现象。后期会通过阅读分享活动、游戏分享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交流表达的主动性。
2.目前只有语文、数学老师来幼儿园和幼儿互动,后期会继续邀请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老师来幼儿园,和幼儿进行深入交流。
3.《老师 您好》这一活动从幼儿问题入手,虽然形式多样,但活动中缺少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缺少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之间的联合教研,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