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终身教育的开端。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特别策划
“我的幼教故事”专栏,
邀请山东省内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
分享那些或感人、或欢乐、或心酸的幼教故事。
共同展现幼儿园教师
无私奉献、无限热爱的教育情怀。
爱与责任浇灌的星辰大海
清晨的露珠还未消散,活动室里已传来此起彼伏的童声。我俯身为三岁的园园系好鞋带,晨光恰好落在她肉乎乎的手掌上——那双带着唐氏宝宝特有掌纹的小手,此刻正紧紧攥着我衣角上的一粒纽扣。这样的时刻,让我想起11年前初为人师时的场景,2014年在夏末的蝉鸣里,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推开幼儿园的彩色大门。面对三十多双澄澈的眼睛,我把《指南》中“尊重个体差异”化作具体行动。那时的我还没深刻感悟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
遇见园园那天,我就感受到了她与普通孩子的不同,她正缩在教室角落撕扯自己的衣领。我蹲下来与她平视,发现她杏仁状的眼睛里闪烁着星光,纯真的脸庞上挂着唐氏儿特有的特征。“老师,这是园园”,园园妈妈的声音像绷紧的琴弦,她站在一旁,面漏难色,彷佛有一些自卑。这让我想到了2017年夏夜的ICU病房,我被儿子确诊通知书上的“罕见病”这三个大字刺痛双眼,我翻阅着网上的资料,冰冷的医学名词让我的世界天翻地覆。
或许因为同样是特殊孩子的妈妈,尽管孩子所患疾病不同,但此刻我很能理解园园妈妈复杂的心情,我轻轻拍了拍园园妈妈的肩膀,给予她一个温暖和肯定的眼神。这个总把孩子往怀里藏的母亲,此刻把女儿的手一点点推进我的掌心,像交付一颗裹着苔衣的种子,那一刻我暗下决心,接过孩子,我就要对她负责!
疾病让园园对陌生环境充满恐惧。当其他孩子开心地说着“老师早安”时,她只会反复发出呜哇的气音。午餐时,勺子总在她嘴边打转,番茄汁顺着下巴滴到衣服上,她却盯着窗外沙沙作响的树叶,只顾自己咯咯笑。
我翻阅了各种针对园园疾病的特殊教育书籍,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她抗拒集体活动,我便把感统训练变成寻宝游戏,把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融入游戏,用彩虹隧道缓解她敏感的触觉,在奥尔夫音乐中提升她的节奏感知能力。针对她的语言障碍,我创造了一套手语游戏,当她学会用食指轻点额头表示“要听故事”时,我注意到窗外的玉兰花正绽开第一朵花苞。
毕业典礼上,园园完整唱出了《小星星》,我和园园妈妈的掌声里混杂着哽咽。这个曾被判定“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如今能自己收拾书包,会给同伴递纸巾擦眼泪。
那天,暮色中的幼儿园渐渐安静,我独自回忆着与园园的点点滴滴,抚摸着走廊墙面上孩子们的手印墙。那些或深或浅的印记里,有脑瘫儿童乐乐第一次独立下楼梯时留下的歪斜足迹,有自闭症男孩轩轩突破性开口说的“老师好”,也有园园告别时印在我掌心的温暖。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与,当我在深夜抱着被病痛折磨的儿子往返医院时,是教室里那些纯真的笑脸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当我用专业知识为特殊儿童推开世界的门扉时,是他们的成长又反过来治愈着我生命中的裂缝。
教育是暗夜提灯,是静待花开,更是残缺与完整的相互成全。那些被医学定义为“不完美”的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生命轨迹教会我:真正的师者本色,是既能拥抱星辰的璀璨,也能理解微光的珍贵。在这条布满荆棘与鲜花的路上,我愿永远做那个提灯的人,让每个特别的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银河。
讲述者:泗水县苗馆镇中心幼儿园 陈 青
乡镇幼儿园“耕耘者”
回首17年的幼教历程,我从青春活力的老师姐姐变成了成熟的园长妈妈,岁月在变,年龄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我对孩子们永恒的爱。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耕耘者”,我立足乡村实际,开启了一条利用农村资源助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之路。
蹲下倾听 靶向攻坚 提升保教质量
我结合调研发现乡镇幼儿园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相对单一,家庭教育观念较为滞后……我迈开步子,“对症下药”开路子,带领老师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及丰富多元的教研活动,及时更新观念。同时依托自然、发挥优势,整体规划、利用边角,创设自然、生态、富有挑战的户外游戏环境。经过与老师们的反复论证,从本土玩具制作与玩法、户外自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家庭亲子体育游戏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给予孩子们更大的创造空间、更多的自主选择,支持孩子们自由探索、充分感知、强健体魄。
家园同频 双向奔赴 共育幼儿成长
我们注重家园社协同育人,打造“手拉手”的沟通模式,让家长成为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盟军。一是向家长推送幼儿教育专家讲座,更新家长理念,促进家长转变传统观念;二是通过召开“同心同行 守护成长”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园活动;三是通过每天发送幼儿活动视频,让家长发现幼儿的成长,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变化,形成教育合力。
打破壁垒 协同共进 构筑成长共同体
我始终坚信:教育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一群人的共舞。我们打破传统的“班级承包制”,推行“主题课程协作组”,老师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创”,既实现老师个人的发展,又为幼儿园的提升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同时,我积极推动区域帮扶服务,打破园所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我牵头组建我镇青年教师成长营,通过“帮扶服务+师徒结对+课题共研”模式,给教师提供共同成长的平台。
我时刻谨记:知识要向更宽领域拓展,业务要向更深处延伸。通过带领教师们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蜕变,他们不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的发现者”,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支持者”,家长从“焦虑的旁观者”转变为“成长的同行者”。我们摒弃“抢跑”的焦虑,放下“标准答案”的执念,用游戏点亮童年,用探究激发潜能,用尊重守护成长。我个人也取得“聊城市教学能手”、“聊城市齐鲁幼师之星”、“县级研修专家”等荣誉。
未来我愿以“改革破局者”的勇气、“创新实践者”的智慧、“生态共建者”的担当,带领团队在师资建设的最痛处亮剑,在家园共育的最难处发力,在课程改革的最深处扎根,助力幼儿在真实情境中感悟生命、传承文化、赋能成长。
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而我正意气风发的走在这条路上。未来,在育人的道路上,我将满怀激情,与孩子们、与老师们一起向未来眺望,有声、有色、有故事、有远方。
讲述者:东阿县姚寨镇中心幼儿园 魏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