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课程故事】谁的小袜子?
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

【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地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

课程背景

寝室里有几双小袜子被遗弃了,教师问了好多遍仍无人认领,孩子们都说不是自己的,于是便开启了寻找袜子主人的活动。

呜…呜呜,我听到了一阵哭声,咦,是谁在哭啊?

是袜子们在哭!

袜子为什么哭呢?

它找不到妈妈了;它迷路了,回不了家了;它的妈妈不要她了;它很害怕。

upfile

寻找袜子小主人

经过大家的一番寻找,果然发现有4名幼儿没有穿袜子。苦于幼儿无法辨识自己的袜子,教师只得求助于家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帮每一双小袜子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小主人。

upfile

家长群寻找

为什么总是出现被遗弃的小袜子呢,教师结合开学初的新生访谈表和与家长的沟通,对班级幼儿穿脱保管袜子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upfile

upfile

活动过程

upfile

原因大讨论

为什么小主人总是把小袜子弄丢?如何避免小袜子再次丢失呢?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问题一 袜子为什么不见了?

他们喜欢光着脚,故意不穿袜子。

有的小朋友进帐篷玩、去地垫玩都脱袜子。

睡觉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把袜子放在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踢来踢去,小袜子就飞了。

脱下来的袜子乱扔、没放好。

问题二 小袜子放在哪里不会丢呢?

穿在脚上,别脱下来,就不会丢。

放在枕头下面。

脱下来就马上放在鞋子里面。

袜子脱下来,不要乱丢。

两只袜子不能分开,要在一起。

问题三 两只袜子怎样就会在一起呢?

孩子们自主尝试,有的将袜子攥在手上,团了又团,捏了又捏,想使两只袜子紧密结合在一起,但一松手这种方式就散开了。有的小朋友只是看着老师,一直说:“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尚琳有生活经验,她和大家分享道:“妈妈告诉过我,把一只袜子藏到另一只袜子里面,两个好朋友就不会分开了。”

与此同时,教师也推荐了一个简便快捷的办法,两只袜子放在一起,卷白菜(袜子),还可以卷完白菜(袜子)翻白菜(袜子)。

就这样,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出了4种叠袜子的方法,还给它们各自起了可爱的名字。

upfile 

对折法

袜口、袜脚对齐,再对折。

卷卷法

对齐后从一头卷起来。

白菜法

卷起来后,翻开一个袜筒把其它部分包在里面。

朋友法

把一只袜子塞到另一只袜子里面。

教师原以为加强对丢失袜子的四名幼儿的关注,寻袜大战就不会再次上演,可是被遗弃的袜子仍旧层出不穷。教师便通过加强日常观察,组织专项家园沟通等方式对孩子们丢失袜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小班幼儿而言,管理不好自己的小袜子是普遍现象而非个例。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策略,和孩子们共同分析原因,探究整理、保管袜子的方法。

upfile

生活遇上游戏

不管是白衣女孩、黑衣女孩,还是搭在杆子上晾袜子的小男生,每名儿童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练习着生活技能。孩子们通过在娃娃家洗袜子、晾袜子、收袜子,将生活经验再现于游戏中,同时游戏经验又反作用于幼儿的生活,有力地验证了生活、游戏、课程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共同服务于幼儿成长的三要素。

袜子大行动

阅读区:听讲演《袜子小白》

教师与孩子们分享绘本时发现他们非常喜欢袜子小白的故事,因此,教师提供了大图书、旧手机、耳机,满足幼儿多感官感知绘本的需求,还投放了故事盒子,满足幼儿摆摆、说说、演演的表达需求。

upfile

美工区:袜子画像

每名幼儿的袜子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袜子上有很多小汽车,有的袜子是条纹的。幼儿观察、介绍自己袜子的颜色、花纹,并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去表达表现。

upfile


益智区:袜子找朋友

在益智区按照花纹、颜色、样式给小袜子配对找朋友。

益智区:我来找茬

在纠错中了解袜子的正确穿法,明确袜跟的位置与袜子的正反。

生活区:给毛绒玩具穿袜子

给毛绒玩具穿上小袜子,了解穿袜子的好处,学会照顾他人。

经过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小袜子萌发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度,丢袜子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孩子们不仅可以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小袜子,还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穿袜子。教师也将幼儿成长进步的视频在班级群内进行了展示,家园携手,支持并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upfile

教师反思

从课程角度看,生活中的真问题是课程源头之一。

小班幼儿不认识自己的物品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常用的策略就是在幼儿物品上贴上标志进行标识,但是在幼儿袜子、衣服等所有物品上都贴上幼儿名字,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无人认领的小袜子,教师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将问题演变为机遇,与幼儿一同分析原因、找寻策略,通过分散性的区域游戏,进一步引发幼儿对袜子图案、色彩、款式的关注,使得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要有“化熟为生”的意识。

人们对于太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习以为常,很难发现其独特之处,胡华老师借用了“化熟为生”的思路,将熟悉生活陌生化,重新审视自身习以为常的经验,倾听儿童的想法,让教师拥有孩子的目光,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与疑惑。

从发展角度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靠家园。

自理能力看似简单,实则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深远,其培养也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自理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当渗透在幼儿在家的每日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不断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秉承玩中学、玩中求进步的思想,循序渐进,使得幼儿不断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