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教育科研
【优秀案例】盘儿光光
五莲县文化路幼儿园

【编者按】:为推动我省学前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学前教育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经研究,将面向各地市征集成熟材料,用于宣传推广。

一、活动背景

入园初期,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蔬菜,如小白菜、胡萝卜、木耳等。为了保证幼儿均衡营养摄入,满足身体生长需要,通过“你好,蔬菜”课程,孩子们了解到各种蔬菜的营养。有些幼儿每次用餐都能吃光,但有的幼儿还会剩余较多饭菜。为了引导幼儿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剩饭的良好生活习惯,知道爱惜粮食,尊重劳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小一班由此开展“盘儿光光”活动。当幼儿的用餐与“光盘”相联系时,光盘即刻成为一种行动,幼儿根据自己食量来添加饭菜,真正做到自主用餐。

当“用餐”融入区域游戏时,便赋予其“文明”的内涵。美工区里,孩子们用橡皮泥、纸壳、卡纸制作了各种小动物爱吃的食物,以“小熊请客”为载体,表演“小动物请客”,真正体验分享的乐趣。生活区里,孩子们创设了小厨房,投放各种制作餐点的素材,如不同材质的蔬菜、水果、面点等,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验美食搭配和制作方法。服务员、收银员、厨师、顾客的角色应运而生。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游刃有余地运用起来。用餐没有钱怎么办?孩子们想到免费品尝。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代币“雪花片”产生了。一个雪花片是一元钱,对接孩子已有的“5以内数的多少”经验,餐点买卖竟然非常火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持及家长的陪伴都是幼儿光盘行动的助推器。光盘不只是孩子的行动,更是我们所有人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当幼儿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用餐视频时,他们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我们吃的这样丰盛营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行动,即刻激发幼儿从我做起,共同守住舌尖上的文明。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小可爱们话光盘

“光盘就是吃光了盘子里的饭。”珵珵说。

“把剩下的饭倒到垃圾筐里,然后把盘子冲干净就是光盘。”旭旭这样认为。

“剩下饭倒掉了就不是光盘,是浪费食物。”岩岩说。

岩岩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还有8粒米, 汤和菜也没吃干净,一粒米、一点汤菜也不剩,孩子们对接生活经验,对光盘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讨论和比较,光盘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了另一种定义,那就是“吃光了,一点也不剩”。

用餐时老师发现,有的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饭菜,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会尝一尝,多少会吃一点,也有的孩子对于不喜欢的饭菜一点也不吃,最后倒掉了。孩子们也发现了倒掉的许多饭菜,由此引出了对“不喜欢吃的饭菜要不要取”的讨论。

upfile

“可以取一点,一点我就能吃完。”娜娜说。

“我不爱吃茭瓜,我不想取,每次都吃不完。”硕硕说。

“都要吃,要不身体就没有营养了,还会生病。”哲哲补充道。

“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的,我妈妈说要珍惜粮食。”旭旭说。

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师及时梳理孩子们的心声。

11人认为不喜欢吃的菜少取一点,可能会吃完。

9人认为不喜欢吃的菜不取,就能光盘。

10人认为不喜欢吃的菜也要取上,都吃才会不生病。

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要不问问厨师?”明旭说。这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哦!孩子们赶紧向厨师阿姨请教。

upfile

“阿姨,不喜欢吃的菜可以不吃吗?”桐桐问。

“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种营养。如果不吃,这种蔬菜的营养就吸收不到了。”食堂阿姨说。

“可是我不喜欢吃豆腐,每次我都吃不完。”安博说。

“豆腐里有维生素、蛋白质,很容易消化,能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呢,不喜欢吃可以先尝一尝,少吃一点点。”阿姨耐心地解释,并推荐了《香喷喷食育》系列绘本,孩子们到图书室找来便分头阅读起来。

upfile

哲哲:“我知道很多让我不生病的食物,有黄瓜、西瓜、胡萝卜。”

桐桐:“不生病的是绿色精灵。”

瑶瑶:“黄色的精灵有土豆、面包,可以让我们有力气。”

孩子们知道了各种食物对身体的有用,不喜欢吃的饭菜也要少取一点尝一尝。

光盘到底难不难?

“我觉得很难,我不爱吃菜花。”涵涵说。

“我也觉得很难,老师盛的太多了,我吃不完。”旭旭说。

“我觉得不难,每次都能吃完,这些菜我都喜欢吃。”茹茹说。

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孩子觉得光盘有点难,不能光盘的原因是:老师给盛的太多了,吃不完;有不喜欢吃的饭菜,吃不完。

经过师幼共同讨论,初步达成共识:

upfile

1.自己来取餐 

upfile

2.喜欢吃的多取一点,不喜欢吃的可以少取一点

upfile

3.吃的多的可以用大勺取,吃的少的可以用小勺取

(二)取餐达人秀自主

1.师幼小问号

幼儿问

“我们要在哪里取餐?”

“我没取过,不会取怎么办?”

“取餐要排队吗?”

教师问

“取餐地点在哪里合适呢?”

“这么高的餐桶适合孩子们取餐吗?”

“汤需要孩子们自己来盛吗?”

自主取餐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诸多小问号带给老师们更多思考,此刻教师和幼儿心中都有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试试看。

2.取餐遇难题

问题1:餐桶有点高够不着怎么办?

铲子、汤勺、夹子一切就绪,孩子们发现餐桶放到桌子上,取餐时有些够不着,怎么办呢?

师幼讨论:

“那个桶太高了。”诺诺说。

“奶奶家都用大盆盛饭。”旭旭说。

到哪里找盆呢?孩子们一下子想到了厨房,盆子很快找来啦。

孩子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获得了对比高矮物体的经验,这让老师们欣喜不已。这么好的教育契机老师们可不想放过。

“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桶,有什么办法可以很轻松就能够着?”老师继续问道。

“把桶放地下。”蜀栋不加思索说出来。

“放到地下不太卫生,不放到地上,还可以放到哪里?”孩子们认真地思考老师的问题,小眼睛环视着活动室里的物品。

“可以放到这个桌子上。”茹茹指着生活区里的一张小圆桌说。搬来一试,孩子们立刻否定了。通过比较孩子们发现这张圆桌比之前的桌子还要高,那还可以放到哪里呢?孩子们一时想不出来。

“去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什么物品比这张桌子矮,可以把桶放上去?”老师继续引导幼儿思考。

孩子们找来了搭建区的纸筒、纸盒子、奶粉桶、娃娃家的小凳子,经过一一尝试,还是觉得用盆来盛饭比较好取。

upfile

教师支持与回应:

生活中处处皆有教育契机,“餐桶够不着”的问题引发幼儿去观察、比较两种、三种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从而逐渐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教师将问题抛给幼儿,适时引导,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寓教于乐,乐得其所。

问题2:米饭黏黏的,老是粘在小铲子上,一点也不好盛。

周一是米饭,取餐时孩子们遇到了问题。

“铲子上粘的米好多啊,我都快拿不动铲子了。”文文说。

“米太黏了,我都盛不来,才盛了这么一点。”安博指着自己的餐盘说。

看到孩子们吃力地拿着铲子铲米,老师们心里又有了想法。

“怎样可以让米饭不粘到铲子上呢?”教师问。

幼儿讨论:

“我家里的铲子也粘,每次妈妈都会这样刮下来。”明旭做着刮的动作说。

“妈妈每次会把米做成饭团。”哲哲说。

“还有什么好方法吗?”教师问。

“我们再去问问食堂阿姨吧!”孩子们决定再一次求助食堂阿姨。

“可以把铲子上抹上一点油,就不粘了。”

孩子们拿着抹上油的铲子如获至宝,即刻就要试试看。

upfile

“老师,真的不粘了。”桐桐高兴地说。

铲子上不粘米了,孩子们取餐的速度加快了。孩子们还发现,抹上油的铲子也会稍微粘上一些,但比不抹油的铲子粘的少。他们决定继续寻找能让铲子不粘米的好方法。

教师支持与回应:

每一个问题的生发都能引发幼儿的多次思考和动手实践,当发现铲子粘米时,孩子们能积极向他们认为能帮助解决问题的成人求助,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问题3:排队取餐时间长,队伍较乱

幼儿排队取餐,不一会儿队伍就乱了,取餐时间较长,还发生餐盘掉落的现象。为让幼儿发现取餐时的种种问题,教师随即将取餐过程拍成视频与幼儿一同分享。

“源源插队了,宸宸还没取完,他就到了宸宸前面。”白姗说。

“轩轩的饭撒了,那里太挤了。”凯凯说。

“他没用手扶住盘子。”涵涵说,“我都会用手扶着盘子。”

幼儿发现取餐的问题,再次取餐时秩序就好多了,总共用时约10分钟。

upfile

教师反思:

幼儿发现了取餐时的诸多问题,这也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短短几天,孩子们能秩序井然地自己取餐,用餐积极性更高了。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盛满餐盘时,那种喜悦即刻就化作用餐的动力,自己盛的饭吃起来味道就是香。

(三)盘儿光光叠叠“乐”

餐前“乐”介绍

“红萝卜,绿青菜,红的红,绿的绿,吃萝卜,吃青菜,圆圆脸蛋真可爱。”在好玩的手指游戏中,介绍午餐开始了。

“大家好,我叫苏圣哲,今天我来介绍午餐。今天的午餐有土豆、鱼、豆芽,还有馒头。”哲哲介绍的很流利。

“大家好,我叫何欣颐,今天的午餐有胡萝卜木耳,胡萝卜对眼睛好。”欣颐还会说出胡萝卜的营养。

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介绍中还学会了描述蔬菜的一种或几种特征,如“红色的圆圆的西红柿”、“绿色的菠菜”等。就这样,师幼在其乐融融的家的氛围中共进午餐。孩子们的用餐兴趣提高了,教师也对每一位孩子的用餐习惯了如指掌。

餐后“乐”分享

“今天你光盘了吗?”“还有谁光盘了呢?”孩子们饭后热衷于这些话题,他们对当天的光盘宝宝比较感兴趣。

“老师帮我们拍照片,然后来分享。”栋栋毫不犹豫地说。

孩子们喜欢老师给拍照片记录。  

“老师拍了需要分享,你们才能知道,能不能自己来记啊?”教师进一步引发。

孩子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快来看!”一个贴有照片的纸筒吸引了孩子们。

“雪花片可以插到吸管上,今天是星期一,咱们就用红色的雪花片来记录,如果你光盘了,就在你的照片的吸管上插一个红色的雪花片。这样就可以清晰看到每天都有谁光盘了。” 老师边说边示范给孩子们看。

饭后,孩子们都喜欢到日记墙找自己的照片并插一插。光盘的幼儿越来越多了,“少取一些,吃完再取”的方法让孩子们取餐时乐此不疲,自主、宽松的用餐氛围让光盘行动毫无压力。

(四)美食出场助光盘

幼儿对美食毫无抵抗力,有一种美食的味道叫幼儿园味道。绿色新鲜的食材、精心美味的烹调、安全营养的配餐、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幼儿自主下的光盘行动,也有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盘儿光光”。“我最喜欢吃胡萝卜啦!”“我最喜欢吃金针菇炖小鸡啦,可是妈妈总是做不出来。”食堂师傅此刻是孩子们最崇拜的人。孩子们心中又有了疑问:

我们吃的饭是怎样做出来的?

upfile

“我看到做饭的锅好大呀!我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锅。”源源说。

“做饭的桌子也很大,还很长。”涵涵说。

“锅里的菜好多啊,炒菜的铲子好大啊!”凡凡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阿姨,做这么多饭,你累不累?”林哲问。

“累啊,但为了你们能吃好吃饱,阿姨再累也很值得。”厨师阿姨说。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们虽然不了解“值得”的含义,但看到厨房师傅这么辛苦,要好好吃饭才是尊重她们的劳动成果。

upfile

哲哲在幼儿园里不太喜欢吃紫菜,老师及时和妈妈沟通,妈妈变着花样,将紫菜放到饭团里,以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哲哲也逐渐喜欢上吃紫菜。

upfile

和家人一起制作美食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从洗菜到尝试切一切、炒一炒,孩子们在家过足了“小小厨师”瘾。品尝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美食,味道也是美极了。

此刻,爸爸妈妈们也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光盘,

相信有家园的共同助力,盘儿光光一定会成为冬日里最亮的光。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光盘行动真正放手,给孩子们自主的机会,吃多少自己说了算让孩子们体验到小主人的乐趣,由此孩子们也把幼儿园真正当作了自己的家,师幼间其乐融融的互动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显主动积极。餐前孩子们用心布置用餐环境,桌子怎样摆放都是孩子们自己商定。餐后活动也逐渐变得丰富有意义,孩子们自己找来抹布和拖斗,擦桌子、扫地那是有模有样。怎样擦桌子才干净呢?孩子们在动手擦的过程中也总结出方法:抹布不能太湿,要拧一拧;桌子上的饭粒可以先擦到盘子里;抹布可以叠一叠,这样擦的更干净;扫地可以用娃娃家里的小扫把。

upfile

每个人都有事干的餐后时光再也不无聊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倾听与表达、探索与发现以及交往沟通等能力都有所提升,自信、勇敢的品质也获得很好的体现,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之提升,这也是令我们最喜悦的事情。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适时引导、恰当介入,把自主权留给幼儿,让幼儿学会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让幼儿真正成为光盘行动的“主角”。

当吃饭成为一种愉悦,光盘成为一种动力时,光盘便有了真正的意义,幼儿吃好吃饱才是最终目标。光盘不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孩子们在光盘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过程中,我们关注每个幼儿的用餐情绪和餐后交流,发现有的孩子在尽力用餐,只为光盘,当光盘行动只为达到光盘而行动时,用餐无形中变成为一种压力。于是我们适时以绘本《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来介入引导幼儿吃饱吃好。接下来我们计划引入“舌尖上的礼仪”,从用餐时的用语、仪态等出发,让餐饮文化成为光盘行动的一道饕餮大餐。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文明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光盘伴我,健康生活!


百家号
欢迎关注
百家号
抖音号
欢迎关注
抖音号
公众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
视频号
头条
欢迎关注
头条
返回顶部